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辽宁省新增15604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19日   来源:辽宁日报

建立援助“零就业家庭”长效机制
前4个月,全省新增15604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5月18日记者从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今年前4个月,辽宁省又帮助新增的13663户的15604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2005年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从群众需要入手,提出“要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年内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目标,截至当年10月底,全省“零就业家庭”14.3万户全部得到就业援助,援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实施援助工程的同时,辽宁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脱零”不能一劳永逸,建立援助的长效机制,提高就业的稳定性,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零就业家庭”。

    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登记。为此,辽宁省进一步完善了申报登记制度,建立全省统一的登记台账,出现一户,登记一户,并坚持个人申报和社区走访相结合,深入家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今年3月开始,该省政府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离岗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涉及近200万户家庭,对离岗失业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同时还对援助工作实行跟踪服务。为使援助工作取得实效,辽宁省实施了严格的监督检查,各街道社区都将援助工作情况和认定情况定期在社区公示,省、市、县(区)也都设立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公开电话,辽宁省委还将援助“零就业家庭”工作列入省委巡视组的检查内容。

    辽宁省还建立了公益性岗位空岗申报制度,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另外,为增强“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工作技能,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开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到目前,辽宁省享受免费培训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已达5.2万人,享受免费技能鉴定援助近8000人。(唐成选)

 
 
 相关链接
· 辽宁省将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援助"零就业家庭"活动
· 辽宁将采取五措施构建援助"零就业家庭"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