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山东省三年改造农村公路8.8万公里 居全国第一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3日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13日电(记者黄晋鸿)记者从13日召开的山东省农村交通建设总结表彰会议上了解到, 2003年以来的3年时间里,山东省累计完成投资241亿元,改造农村公路8.8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的29.3%。

    据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介绍,3年内,山东省新增通油路行政村37233个,直接受益人口约3030万人,93.5%的行政村通了油(水泥)路,提前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通油路目标。建设农村客运停车站点、站篷5052个,新增通村线路5500条,村村通客车1.9万辆,通客车行政村达到8.5万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98.1%,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新建12个陆岛交通码头,全省22个千人以上岛屿全部通航,岛屿群众进出岛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化通航工程内容,实施"以桥代渡"工程,为济宁、菏泽安排的沿黄16个浮桥、渡口项目全部建成,基本解决了两市群众过河交通问题。

    据了解,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是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在山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据山东省交通厅厅长周秋田介绍,山东省用3年时间,提前完成农村交通建设任务,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认识到位。2003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县际及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作出用3到5年时间,投资150亿元,改造农村公路8万公里,实现全省行政村通油路的决策。山东省交通厅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对农村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再提高、再认识,提出在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同时,同步实施村村通客车、千人以上岛屿通航工程。

    (二)组织发动到位。山东省交通厅组织编制了全省农村公路改造总体规划。成立了专门机构,编计划,筹资金,科学安排,周密组织,推动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顺利开展。建设中,积极依靠群众,聘请村民代表担任义务监督员,参与工程管理。通过大力宣传,广泛发动,群众修路架桥、设站通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地方出现了捐款捐物、义务出工出劳的热潮。

    (三)措施落实到位。山东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全省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山东省交通厅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办法和措施,明确了技术标准、改造范围、资金拨付方式、管理责任和监督考核内容。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集省补资金80亿元,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合理规划运力规模和档次,合理确定渡口码头的设点布局。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尽量充分利用老路和原有设施,少占基本农田,避免大改大调、大填大挖,并把农村交通建设与改善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地的山水林田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村交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尽量减少拆迁,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当地建材和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监控管理到位。从工程实施之初,就把架牢质量、廉政和农民减负"三条高压线"作为保证农村交通建设顺利进行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严格加强质量管理。参照重点工程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基本建设四项制度,健全完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二是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层层落实廉政责任制度,全面推行施工、廉政"双合同"制,邀请纪检监察部门提前介入,与检察机关联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有效预防了腐败案件发生。三是坚决抓好农民减负。严格执行政策,从严控制农村公路改造标准和实施范围,坚决制止乱集资、乱摊派行为。2004年以来全省没有发生一例因加快农村交通建设引发的来信来访案件。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先后组织了6次全省范围的大检查和多次专项检查活动。特别是在资金拨付和使用等重要环节,及时查找问题,堵塞漏洞,督促整改,有效保证了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2004年,山东省审计厅组织699人,用了27000多个工作日,对农村公路改造计划、资金、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计和现场检查,没发现大的资金、质量和违纪问题。

    据了解,山东省农村交通建设的顺利实施,极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有效拉动了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农民群众通过建材供应、劳动力投入、参与运输经营等,直接增加了收入。特色农业在各地迅速崛起,生态旅游、民俗旅游迅猛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搭建了良好平台,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关链接
· 山东公路建设成绩骄人 公路养护发展呈现新变化
· 山东“十一五”期间将投资1050亿建设高等级公路
· 持续降雪导致山东高速公路封闭 公路客运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