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8日至19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网络发展研讨会在誉有“平民教育之乡”的河北省定州市召开。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十八个部门的领导和部分基层党政领导、有关专家以及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同志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人口计划生育网络的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与会代表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和听取介绍,了解到定州市委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工作网络优势,把农村人口文化工作纳入到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提出了“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的响亮口号。
一是倡导新风尚,促进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充实农民精神生活,提高农村的整体文明程度;二是培育新农民,促进素质提高。实施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争创新农家,促进农村和谐。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农家、优质服务进农家、奖励扶助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法律宣传进农家和矛盾调处进农家的“六进农家”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建设新农村,促进公共事业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像市民一样的现代生活。以人为本、以文化的力量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定州“四新”精神之所在。
在黄家葡萄酒庄农民培训基地,代表们看到集教育、科研、示范、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学校,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网络推荐农民参加培训,给予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培训等优惠条件,先后累计培训各村农民近十万人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700多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博士在这里开创平民教育的“定县试验”,八十年后又展现出新的风貌,吸引了十里八乡甚至外县农民也慕名而来。
在大辛庄镇齐堡村,代表们看到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的人口计生工作网络队伍,通过走家串户为村民提供服务的感人事迹,浓厚的人口文化氛围让代表们领略了在这里农村开展“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的喜人景象。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研讨会主旨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如何把新农村建设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现在新农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工作网络优势,通过参与配合,发挥应有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与会代表在研讨中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是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人口计生网络是一个从国家到省、市、县、乡、村直至村民小组,集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和村(居)民自治“四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体系完整,覆盖范围广,能正常发挥作用并极具功能拓展潜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运用这一公共服务网络,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广、收益大。
与会代表还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加强部门协调,充分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完整、高效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致富、健康、育儿和保障需求服务。这个网络在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信息优势,拓展优势。保证政令的畅通和下情的及时上传,促进政府与群众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直接传递到乡村和家庭,确保社会大多数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为各个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事务搭建公共平台,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改进社会管理模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会长彭珮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王茂林,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文化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常克仁,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翟立功,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河北省副省长孙士彬,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省(市)人口计生委领导、企业界代表和一些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分别作了发言。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主持了研讨会。
国家有关部门的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运用人口计生网络优势,协调合作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北京大学等研究部门的专家论述了人口计生网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共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可能性,部分省市县的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的领导介绍交流了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人口计生网络优势的做法,为今后更好地加强人口计划生育网络、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