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召开后一个月,市外经贸委就制订了一套落实方案,准备在丰都、巫山、云阳等8个库区区县推广开放型经济综合试验,“通过5年或更长一段时期的努力,争取把库区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示范区”。
按照一般规律,发展开放型经济一般需要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库区“一产弱、二产虚、三产缺”,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基础设施也亟待改善。市外经贸委的举措是否“靠谱”?
“库区开放水平处于全市末位。”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李建春坦言,库区区县开放程度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意识相对淡薄,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但他认为,越是如此越应该发展开放型经济。
李建春说:“库区要大力发展产业,就必须解决人财物缺乏的问题,仅靠政府扶持政策难以满足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就能带动一批产业,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在与外来投资者的合作中,库区区县可以增强开放意识,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库区区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开放型经济,不仅是一个“战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
可是,三峡库区是否具备开放条件,能否发展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能发挥多大作用,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问题在人们心中仍是一个个待解的谜。
为揭开“谜底”,2005年,重庆市外经贸委在忠县、奉节这两个典型的库区区县进行了开放型经济综合试验。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委推行了6项政策措施:将外经贸发展资金向试点区县切块分配;推动创建农产品标准化出口生产示范基地;实施“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支持申报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和建立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帮助试点区县开拓招商引资渠道,并利用全市招商引资平台支持试点县招商引资;加强对区县的外经贸服务,促进改善投资环境。
试验的结果证明,三峡库区具备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2005年,奉节县实现出口零的突破、利用外资零的突破、外派劳务零的突破,忠县也在外贸出口、产业招商引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投资软环境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重庆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提出“加大库区招商引资”、“库区15个区县引进国内外资金5年达到500亿元以上”的目标后,市外经贸委决定将开放型经济综合试验推广到8个重点库区区县。这一试验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推行库区“出口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发展模式,建设库区农产品出口示范区、栽桑养蚕示范区、农村外派劳务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际援助合作示范区等,推动库区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库区发展开放型经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试验第一步工作就是为库区培养一批招商引资人才。据悉,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我市将开展“领导干部开放型经济研修工程(库区大行动)”,对区县四大班子、部委办局、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进行综合培训,让他们成为招商引资的“领军人物”。同时,市场中介组织、政府驻外机构、市外经贸委的3个商务代表小组也将帮助库区引进项目。市外经贸委还准备在明年的渝洽会上,把帮助三峡库区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作为会议主题之一,届时还将开设“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论坛”,向全世界推介三峡库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开放型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到库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前景,李建春说,库区区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逐步树立诚信引资意识,完善外商投诉体系,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他说:“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库区15个区县引进国内外资金5年达到500亿元以上、库区建成中西部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肯定能实现!”(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张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