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退耕还林补助陆续到期,以及国家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等鼓励粮食生产政策的影响,退耕还林工作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9月16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全国退耕还林工作会议,传达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退耕还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通报近期退耕还林有关情况,全面分析当前退耕还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的退耕还林工作。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会上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对退耕还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巩固成果,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实现预期目标,推动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主持会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祝列克出席会议。
“退耕还林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贾治邦说,退耕还林工程经过7年的实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基层干部群众称为“最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最牵动人心的社会工程,影响最深远的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能不能确保国家的巨额投资取得预期的生态建设成果,是对林业生态功能的严峻考验;能不能确保农民增收、巩固成果,是对林业经济功能的严峻考验;能不能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对各级林业部门的严峻考验。一定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对退耕还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的退耕还林工作。
贾治邦强调,要着力巩固成果,确保工程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当前,全国已经完成3.44亿亩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尽管今年退耕还林新增任务减少较多,但退耕还林总任务量越来越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中央投资依然保持在高水平。各地一定要按照国家关于退耕还林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将退耕还林工作重点转移到成果巩固上来,以大力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狠抓确权发证,确保林地林木权属落实到户。目前确权发证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到2005年底,退耕地还林发证率只有62.6%,荒山荒地造林发证率仅有31.4%。各地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年底以前完成2005年底以前已经退耕还林的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今后新增的退耕还林林木和林地,要在检查验收合格后3个月内完成确权发证工作。要进一步规范林权登记发证行为,把确权发证进度质量纳入工程管理绩效考核。对不按时完成确权发证工作,或存在其他严重问题的地区或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和责任追究。
——狠抓补植补造,确保造林质量。目前各地历年完成造林任务需要补植补造的面积在10%左右。特别是今年以来,四川、重庆等地持续高温干旱,湖南南部、广西沿海等地多次遭受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袭击,退耕还林已有的建设成果损失严重。各地要克服困难,抢抓秋冬造林时节,搞好补植补造工作。要全面摸清补植补造数量,周密安排补植补造工作。受灾地区要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尽可能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狠抓抚育管护,确保森林质量。要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管护制度,创新管护机制;实施分类指导,搞好幼林抚育;抓好森林火灾和病虫鼠兔害防治工作。
——狠抓“五个结合”,确保配套措施落实到位。各地要积极协调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搞好“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把国家现有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禁牧舍饲等项目资金与退耕还林工程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好退耕还林农户的吃饭、烧柴、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真正发挥巩固成果的作用。要做到“两落实一培育”,切实把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落到退耕地区和农户,切实把今后的各项支农政策配套落实到位,帮助工程区因地制宜培育好后续产业。
——狠抓基础工作,确保规范管理。要规范档案管理,严格检查验收,规范资金管理,对新增退耕还林进行科学设计。
贾治邦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健康发展。要摸清底数,为研究完善后续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深入调查研究,为研究完善后续政策出谋划策;落实责任,确保退耕还林不出现大问题;加强监测评估,全面考核工程建设与管理绩效;加强舆论宣传,为稳步推进工程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