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市基础教育课改实验推动会上获悉,为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今后,天津市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全市统一的素质教育评价标准。
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课程改革。本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2001年小学率先进入,2003年初中启动,到今年秋季高中课改全面铺开,成效显著。市教委强调,当前各级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和教研员转变观念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避免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只是强调对知识目标的落实,而忽视或生硬地拼凑其他目标;二是一味强调情感、态度目标,而又忽视了传授知识。全市要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定的六项改革目标,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今后教师将逐步从通识性培训深化到过程性培训,用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活知识改变教师传统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
各区县必须建立起一个从小学到高中规划决策、经费保障、统筹工作、督促落实的有效体制。各基层学校要加强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贯彻课程方案。校长要把规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又不开过、开滥课程,作为自己的教学管理准则和行政底线。本市将制定出一整套适应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体现新课改理念,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突出综合评价,使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发展潜能,与面向全体学生,打好素质基础相结合;重视学生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强化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本市要制订出各学科一堂好课的标准,构建全市统一的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今年本市还将出台小学招生制度的改革,研制天津市高考改革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方案,为高中课改制定完整的配套措施。(记者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