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河北省质监局公布今年河北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9日   来源:河北日报

    为进一步遏制农资制假售假蔓延势头,规范农资生产秩序,9月28日,河北省质监局公布了今年河北省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例。

    ——不法商贩在丰宁销售假进口磷酸二铵案。2006年4月8日,执法人员调查发现不法商贩马某、李某,在丰宁窟窿山乡一带共销售假冒美国进口磷酸二铵19吨,标值5.4万元。由于此案构成犯罪,当事人已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定州市美德益复混肥厂无证生产复混肥案。2006年4月15日,执法人员对定州市美德益复混肥厂检查发现,该厂刚通过生产许可验收还未获证,而其生产的产品包装并未标注“试制品”字样,该批产品标值16000元,执法人员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依法进行了处罚。

    ——新乐市某化肥经销处冒用国家免检标志案。2006年6月18日,执法人员对新乐市正莫乡车固村某化肥经销处进行检查,现场发现标注“河北中哈有限公司”、“国家免检产品”字样的“中哈”复合肥共计6吨。经调查,该批化肥实际是由石家庄市大地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执法人员来到位于栾城县境内的石家庄市大地肥业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正在生产冒用国家免检标志的河北中哈有限公司复合肥,共计12袋,空包装袋10余条。执法人员依法对这两家生产、经销企业进行了处理。

    ——广宗县一流动商贩销售假冒肥料案。2006年3月27日,执法人员对常阜村一流动商贩销售的“中化”牌进口氯化钾化肥进行抽检,检验结果表明该批氯化钾有效含量为零,属假冒产品。该商贩在常阜村共售出4吨多的假冒“中化”牌氯化钾化肥,标值近万元,涉及18家农户。执法人员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并追回全部货款送到农民手中。

    ——涉县一化肥经销点销售假冒化肥案。2006年6月4日,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对涉县辽城村一化肥经销点检查发现,该经销点销售的“天脊”牌化肥是假冒产品。执法人员依法没收了全部假“天脊”牌化肥,并依法进行了处罚。

    ——永清县第一农药批发部销售无登记证农药案。2006年4月24日,执法人员对永清县第一农药批发部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批发部销售的“蚜浆一扫光”无农药登记证、无生产日期。该批农药共计200瓶,总标值2000元。执法人员依法责令其停止销售,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涿州市北农种衣剂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农药案。2006年3月10日,执法人员对北农种衣剂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生产的“火秧灭1号种衣剂”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共计16吨,标值1.8万元。执法人员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罚。

    ——肃宁县某排灌门市部销售假冒水泵案。2006年5月19日,根据群众举报,执法人员对肃宁县某排灌门市部检查后发现,该门市部销售的“迪源”牌潜水泵标注厂名为“北京京海鹏水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两种型号共购进15台。经查,该批潜水泵是石家庄玉泉水泵厂生产,北京京海鹏水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认定该批水泵属冒用该厂厂名、厂址的产品。

    ——抚宁县薛某销售不合格柴油案。2006年4月3日,执法人员对抚宁县榆关镇修理庄村薛某销售的0#柴油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批柴油颜色暗、有异味,经检验为不合格产品。该批柴油共计18吨,合计金额81000元。执法人员依法责令其停止销售,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玉田县华滨塑料厂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销售聚乙烯农用地膜案。2006年2月20日,执法人员发现玉田县华滨塑料厂成品库房内存放的聚乙烯农用地膜标注了“黑龙江省哈尔滨新星塑料厂”字样,经调查证实,该厂属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共生产、销售假冒农用地膜标值1.5万元。执法人员依法责令其改正,并依法进行了处罚。(记者 姜艳)

 
 
 相关链接
· 农业部下发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的通知
· 农业部公布上半年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查处典型案例
· 上半年农资打假行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53亿元
· 甘肃省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 保护农民根本利益
· 一季度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成效显著挽回损失3.02亿
· 河北省农业厅将开展大规模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