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广东省政府日前出台基本养老保险五大改革措施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30日   来源:南方日报

    29日,从广东省政府召开的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会议上获悉,广东省基本养老保险五大改革措施出台,养老保险体制趋向统一,地区之间差距趋向平衡。为此,广东省政府专门发出了(2006)96号文。

    计发基数统一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据了解,广东省现行制度以各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造成各地养老金水平差距较大。96号文将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统一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缩小了地区差距,为职工省内正常流动(转移)创造了条件。

    为了避免新老计发办法转换过程中出现较大震荡,96号文设置了5年过渡期(2006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对过渡期内申领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其差额部分作为补差计发。2011年7月1日以后申领基本养老金的,按新办法计发。

    调整缴费基数

    据介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从所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相应调整为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参保人所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且本人月应税工资、薪金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可按不低于所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以后逐步过渡到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

    这样做既降低了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地区的缴费基数下限,解决了部分低工资群体缴费难问题,又照顾到经济欠发达、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避免缴费下限一步到位上升过快。

    建立视同缴费账户

    针对部分老职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前没有养老积累的问题,96号文采用建立视同缴费账户的办法,将参保人这部分养老保险权益账户化,明晰了责任主体,简便了计发办法,消除了转移障碍。

    具体管理办法是:对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享受过渡性养老金的参保人,补计1993年前视同缴费年限、补齐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底前个人缴费不足8%部分的视同缴费账户。

    建立延长缴费制度

    部分参保人因年龄较大、中断缴费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缴费年限短,结果达到退休年龄却达不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对这部分参保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只能采取一次性领取的方法。

    对广东省户籍的此类参保人,96号文允许参照城镇个体工商户的缴费办法继续缴费,直至满足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

    完善调整机制

    现行制度中,基本养老金采取定比调整,把在职时的缴费工资、年限差距对养老金水平的激励因素带到退休后,退休时的待遇差距随每年调整逐年拉大。

    96号文将调整办法改变为定额调整,并由省统一测定执行,从而缩小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差距,保证了退休人员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刘茜 吴哲)  

 
 
 相关链接
· 陕西曝光18家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企业
· 山东养老保险新政策:企业缴费比例3年内调至20%
· 内蒙古逐步将农牧民务工人员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 浙江省出台新规定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