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商务部:“十一”黄金周市场红火 呈现六大特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08日   来源:商务部网站

    “十一”黄金周,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需求旺盛,生活必需品价格无异常波动。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一、商品市场丰富多彩,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为备战黄金周,商务主管部门和商业企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商品供应丰富,购销两旺。“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四川省、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0%和15.5%,山西、贵州和吉林省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23.8%和20.0%。从销售热点来看,手机、液晶电视、数码产品、金银珠宝、应季时装等成为本次黄金周市场的宠儿,在北京、重庆、太原等城市,价格在1万元以下的液晶电视成为消费者争相抢购的目标,智能手机、数码相机、MP4等数码产品则受到年轻一族的追捧,部分品牌手机脱销。南京中央商场、新街口百货等商场的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周大福、明牌、宝庆等品牌珠宝尤其受消费者欢迎。各大商场加大对服装的促销力度,秋冬季服装销售大幅增长。

    二、国庆中秋喜相逢,婚宴家宴挤爆黄金周。七天里,重庆市许多市民把假日餐桌搬进了餐馆,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2%,陶然居、德庄火锅、秦妈火锅等特色餐饮店餐餐爆满。北京市老字号饭店的婚宴格外火爆,不少老字号饭店的婚宴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六至七成,所占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20%以上。中秋之夜,天津市各大餐馆、饭店几乎全部爆满,接待的顾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火爆程度甚至超过年初的年夜饭。成都市各大酒店的中秋“夜宴”早在节前就被预订一空,其中,家宴的预订量占90%以上。

    三、文化休闲消费受欢迎,消费方式更加理性、健康。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十一”长假学习充电、放松身心,黄金周期间,各地书店、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人气兴旺。上海科技馆推出一系列体验动感探索科学的活动,调动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并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大连市新华书店推出买书赠书等优惠活动,琳琅满目的书籍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阅读,黄金周期间,书店日均营业额较平日增加50%以上,社科、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书籍特别受大众青睐。长春时代百货举办“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展”,展示了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服饰,使消费者在购物之余开阔了眼界。成都文殊坊古街举办川剧变脸、功夫茶、老照片展、中秋猜谜等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四、城市近郊和风景区农民得实惠,“农家乐”升级。利用黄金周,到郊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是许多城市人的快乐选择。这带动了“农家乐”的继续繁荣,也促进了“农家乐”的不断升级。上海郊区大力发展升级版的“农家乐”,将“农家乐”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结合,出现了融民俗特色和现代设施于一体“乡村酒店”,本次黄金周游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5%以上。苏州仅吴中区就有超过600家“农家乐”,“十一”期间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

    五、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质量安全,除猪肉和鸡蛋价格有所上涨外,其他商品价格保持平稳。从主要品种来看,大米、面粉和食用油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受节日消费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猪肉和鸡蛋价格较节前一周分别上涨2.1%和2.3%;由于市场供给充足,蔬菜价格小幅回落,20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较节前一周下跌0.7%。随着消费需求的减弱,预计节后猪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将趋缓。

    六、资源节约有所体现,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节日市场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之后,木材、水晶等奢侈的月饼包装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可降解的纸板、塑料等环保材料取而代之,天价月饼踪迹难觅,每盒月饼价格在100元至300元之间。许多地方提倡打造节约型黄金周市场,休闲娱乐活动返璞归真,能步行的不坐缆车,能划船的不坐电动船,河北丰宁县坝上地区的度假村开展骑马射箭等自然项目,既节能又环保。

 
 
 相关链接
· 商务部:防控环境污染和病毒性疾病危害蚕桑生产
· 商务部:将建"全球法规数据库"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 商务部部长助理就《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答问
· 商务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节日市场食品安全
· 商务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利益
· 商务部就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答中国政府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