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农业部落实中央政策 推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4日   来源:农业部网站

    展现全局眼光 打开全新局面
——农业部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报道之一
 

    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变化,农业部稳步推进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的落实,广泛开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统筹谋划,统筹安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目前,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积极参与制订或出台一系列对台涉农政策 让中央涉台方针落地生根 产生实效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岸农业合作、惠及台湾农民的政策措施。对此,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务实地开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

    从2004年12月开始,祖国大陆开放台湾水果进入大陆的名单上,除原来的柚子、槟榔、芒果、杨桃、连雾5种外,又增加了7种。2005年5月3日宣布将检验检疫准入的台湾水果由12种扩大到18种,并对15种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措施。而后,准入的品种又扩大到了22种。在这些政策的制定出台过程中,都有农业部的身影。农业部与有关部门就准入品种、启动时机、磋商渠道等进行多次协商,在推行零关税、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专用查验窗口、提前报关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每项对台涉农政策出台前,农业部都要搞大量的调研,认真做好前期准备。

    为了做好福建省农业合作试验区的扩区工作,去年上半年农业部研究提出关于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其间,农业部先后组织人员赴福建、四川、山东、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召开省、地政府部门及试验区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发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到台资农业企业走访调研,认真听取台资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要求,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

    就是这样,农业部对制定有关涉台政策措施始终抱有认真谨慎的态度,仔细调研、严谨行文,尤其注意倾听横向部委和台商、台胞的意见,务求使所制定的政策符合实际,产生实效。

    去年,大陆恢复对台渔工输出工作,农业部积极组织起草“对台渔工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办法”,制定“对台渔工培训、考试、发证标准”。统编教材、试题库和考试大纲业已完成初稿。对计划开展对台渔工劳务的4个试点省份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学机构做了摸底调查,在现有渔船船员证件的基础上设计了“对台渔工基本技能培训合格证”。与台湾相关机构就对台渔工劳务的合作问题,包括联合培训、共同编写教材、互派培训师资和培训设备投入等问题进行了非正式的探讨和接洽。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近20年来,农业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对台涉农政策。正是这些政策,促进了中央大政方针落地生根,保证了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

    努力沟通 增进两岸农业界的往来 为构建两岸农业合作长效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应该说,两岸的农业合作是在沟通中“长大”的。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两岸透过一定渠道决定进行直接的农业交流与合作以来,农业部就一直以适当的方式跟台湾农业界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联系与沟通。目前,大陆涉农的民间机构与岛内各级农民组织、农业专业协会、农业研究机构、农学院、重点农业企业等建立起了广泛联系。在动物疫情通报、农业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建立起稳定的沟通、交流渠道。

    这些合作关系是大陆和台湾保持民间信息交换的主要渠道之一。

    农业部各类专业协会、学会与台方的交流是从一般性人员往来、专业考察、举办学术研讨会起步的。随着两岸农业交流的不断深入,逐步发展到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例如,从1995年以来,先后在福建、四川、浙江、江西、广西、陕西、江苏、云南、大连等省(区)市进行两岸农业专项技术合作,内容包括热带水果的产销技术、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水土保持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和无公害栽培技术、茶叶和甘蔗的栽培管理及加工技术等,并根据地方农业部门的迫切需要,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对农业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这些做法适应了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益。

    去年,台湾省农会进行了改选。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积极与新当选的农会领导层取得了联系,并很快与之建立起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鉴于台湾省农会在岛内的地位和影响,这个渠道建立起来后,两岸的农业交流与合作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开创了新的局面。

    尽管时间还不是太长,但双方已经进行了多次愉快、有效地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去年10月份,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与台湾省农会在四川成都联合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这次论坛是岛内农会系统到大陆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台湾省农会总干事率队,包括彰化县、云林县、高雄县等10多个县、乡镇农会的40多名负责人和企业界人士在内的近100人与会。这次论坛搭建了两岸新的对话平台,研究了零关税后对两岸农业的影响,探讨解决了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对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今年4月,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与台湾省农会首次直接合作承办了台湾农产品展区。尽管是双方第一次联手办展,但联系顺畅,分工明确。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主要负责台湾展区布展、争取通关便利优惠措施以及与大陆有关方面的协调、组织、宣传等工作,台湾省农会则负责岛内农业团体参展的组织工作。从达成举办本次展会意向开始,双方便积极沟通,认真筹划,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最终促成展会成功举办,为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北方销售搭建起崭新平台。

    去年禽流感疫情发生后,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与岛内有关机构迅速建立起信息交换机制。每次新疫情发生并由农业部确认后,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都在第一时间向岛内传递疫情信息,受到了岛内民众和舆论的欢迎。

    为了加强与台湾农业骨干和青年的联系,增进他们对大陆的了解,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邀请台湾杰出农民协会推选的台湾杰出农民代表参访团和台湾农学院青年学生代表参访团来访,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还积极邀请台湾农业界其他高层人士以及农渔会、农业合作社组织、农业专业协会和普通农民来大陆参观、考察。同时,积极组织大陆农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赴台考察。先后和台湾农业界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的两岸农业专题研讨会和经贸洽谈会,内容涉及果树、蔬菜、畜牧兽医、动植物检疫、渔业等领域,促成了一些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随着两岸民间农业组织沟通的经常化,两岸农业人员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台湾方面,最初来大陆的,主要是以企业家为主,而现在,更多的是农会、合作社、产销班的实际工作人员。普通台湾农民的踊跃参与,标志着这种交流进入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阶段。

    正是在密切沟通与合作中,双方就两岸农业互为依存、合作“双赢”的前景达成共识,而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能及时进行商讨和解决。更重要的是,大陆惠台农业政策通过这种合作,直接、快速、有效地传达惠及到台湾普通农民,与台湾农民直接交流、沟通的渠道也就得以建立。

    农业部积极推动开展的这些基础性工作,为构建两岸农业合作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泛吸引台湾农业界参与大陆新农村建设 在农业部的总体工作思路中 下好两岸农业合作这盘棋

    农业部是大陆主管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农业部既考虑大陆农业的升级换代,又考虑台湾农业的脱困发展;既考虑台湾农民的增收,又考虑大陆农民的致富。这种思路的一个体现,就是农业部广泛吸引台湾农业组织、农业企业、农业界人士参与大陆新农村建设工作。

    选择条件适宜的地区,农业部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快海峡两岸农作物和畜禽渔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控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同时,支持引入台湾农业产销组织模式、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模式、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等进行试验推广。这样,既为台湾相关单位和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又支持了大陆的农村建设。

    譬如,在福建省永春县开展的“柑桔生产技术综合改进计划”,利用台湾柑桔管理配套技术措施降低柑桔生产成本,提高了平均株产和一级果率。早在2004年,永春县柑桔种植面积就达到15万亩,产量21.8万吨,整个柑桔及其相关产业产值近20亿元人民币。

    另一种有效形式是鼓励台资农业企业参与大陆“三农”工作,借鉴台湾农业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大陆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在新的形势下,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加强了与在大陆发展的台资农业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对其发展予以有意识的引导,将其自身利益与大陆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农业部的一项重点工作,由农业部主导,自上而下组织实施。为探索科技入户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经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和科教司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台湾大成饲料集团自2005年6月10日起正式参与科技入户工程。吸引台湾企业参与科技入户工程,农业部还是头一次。

    大成集团是一家集动物营养、饲料生产、畜禽饲养、肉类加工为一体的台资企业,在大陆经营多年,拥有庞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近年来,为应对竞争,增强实力,大成集团在大陆开展了对养殖农户的培训业务。大成集团参与科技入户工程就是将其对养殖农户的培训业务纳入到科技入户工程中来,培训主要是向养殖农户传授从畜禽培育到肉品安全的全系列专业知识管理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科学方法。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指导思想,由政府帮助组织协调,企业出资、出人、出技术,在畜产品主产区开展畜禽养殖示范户培训。这种模式实现了企业利润(企业目标)、科技入户(政府目标)、降低农户生产成本与增加农户收入(农民目标)三个目标的高度统一,在制度安排上实现了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两大行为主体的利益一致,实现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利益推动,调动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从实施的情况看,这种模式取得了积极进展,创出了一条大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台湾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引进,提高了大陆引进地区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了大陆的新农村建设。同时,也因为有良好的回报,让台资企业也找到了参与的动力。

    旺旺集团自2002年在山东投资设厂以来,目前已形成了加工、生成、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体系,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山东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企业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该集团已相继设厂13个,合同台资9970万美元,实际使用台资7020万美元。福建龙海市台资企业每年加工的水果原料10多万吨,蔬菜21万吨,食用菌产量4万吨,水产品产量20万吨,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并且还带动了6.8万多户农户参与生产经营,发展了20万亩的“订单农业”生产基地 。

    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农业部正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两岸农业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两岸农业界人员往来和经贸、技术合作,让更多的台湾企业和同胞参与到大陆的新农村建设当中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会见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布坎南
· 农业部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信息员进行"五能"培训
· 农业部长杜青林:努力巩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形势
· 农业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中有升
· 农业部07年事业单位公开招录高校毕业生特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