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民间渠道 共图双赢未来
——农业部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报道之二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的农业交流与合作目前还仅停留在民间交流的层面。在这种情势下,农业部务实、灵活地利用民间渠道加深与岛内农业界的联系,与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随着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形势的变化,农业部进一步放大思路,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建立起一系列与岛内交流、合作的方式与途径。
统筹配置两岸农业资源 创造性设立“试验区” 两岸农业合作开始有了更具实质性的平台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已经进行了多年,也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成果。为了推动更深层次的合作,农业部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1997年7月,在经过前期大量准备之后,农业部会同国台办、原外经贸部正式宣布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实践已经证明,试验区开创了两岸农业合作更具实质内容的平台,9岁的试验区已硕果累累。
福建的漳州、福州,海南全省,山东的平度,黑龙江的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大庆和农垦示范区,陕西的杨陵,先后建立起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很多台资企业在试验区里成长壮大,很多的大陆农民从中得到了各种支持和帮助。
农业部把试验区的建设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进行切实、有效指导,帮助完善具体的政策,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强化统筹职能,密切各试验区之间的联系。目前已形成上下联动、合理推进的工作格局。农业部明确要求各试验区要全面优化和整合区域优势资源,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相关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促使两岸合作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
在一次有关试验区的研讨中,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会长于永维提到了合作试验区的四大作用:探路作用、窗口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他说,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处于不同阶段、运行和发展机制各不相同的两岸农业,要开展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必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试验区承担着先行试验探索的任务。应积极探索两岸农业合作模式、发展机制与管理经验,为构建更大范围的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新格局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在农业部的设计中,有较强合作基础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前沿阵地,期望它在自身的运行和发展中,不断拓展两岸交流与合作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层次。
2005年7月,海峡两岸(福州、漳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创建整8年后,国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正式批复,该试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变为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今年4月,农业部等部门又批准在广东省佛山、湛江市和广西省玉林市设立了两个新的试验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这个平台进一步被延展、扩大。
农业部正在进一步明确试验区建设思路,理顺工作关系,推动试验区建设尽快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农业部的目标是,根据各试验区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试验区系统。农业部已多次强调进一步发挥好试验区的品牌优势。
发挥展会效应 替台湾农民在大陆“叫卖”水果 让台湾农产品在大陆“有声有色有市场”
迄今,两岸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找到的一种最直接、最方便,也最经常的方式,就是举办各种各样的展会。从去年5月18日福建海峡两岸贸易洽谈会、7月18日上海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到10月18日北京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从今年4月20日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到即将于10月中旬在厦门举行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暨项目推介会,台湾水果等农产品接二连三地“现身”大陆,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抢购潮。展会已经成为农业部落实惠及台农的有关政策,在大陆主动宣传、推介台湾的农业技术、农业管理模式和农产品的有效形式。
去年7月18日至20日,农业部与商务部、国台办等单位联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除了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示、展销了来自台湾岛内的19种热带水果等产品,展示了台湾农产品的特色优势外,第一次集中展示了台资农业企业在大陆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走过的历程。同时,这次展览也是岛内各级农会、专业协会、产销班以及农业企业来大陆参展规模最大的一次。
同年10月份在农业部主办的第三届农交会上,则第一次由台湾省农会作为协办单位,专门设立了台湾农产品展示区和有48个展位的台湾农产品销售区。
由于这次是当年8月份大陆单方面宣布对台湾15种水果实行零关税优惠政策后,对台湾享受零关税的当季热带水果、农产品深加工制品的一次集中展示、展销,是在实施检疫、通关一系列便利措施后,一次重要的贸易活动。因此,农业部领导对第三届农交会增设台湾展区非常重视。展会筹备期间,杜青林部长多次过问组展进展情况,并明确批示要下力气把台湾展区办成今年农交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接到任务后,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多方协调力量,充分发挥自身在岛内的关系优势,组织台湾基层农会、产销班、合作社和普通农民到大陆参展,使他们直接感受大陆一系列对台农优惠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邀请台湾省农会、台湾省青果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台糖股份的主要负责人出席农交会开幕式、领导人专场活动。这次活动因成功举办而引起广泛关注。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只要是对台湾农民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农业交流有利的事情,大陆都会尽最大努力积极做好”。农业部主办或参与的几次大型涉台展会,明确地向岛内传递了这个信息。
为推动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北方市场,农业部去年底提出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的设想,并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名义积极与台湾省农会沟通、协商。经过多次磋商和实地考察,协会与农会达成共同举办的共识,并签署备忘录,由协会负责大陆方面的展区准备工作,农会负责岛内的组展。
来自台湾云林、台东、嘉义、屏东、台中、南投、桃园、高雄等县市的10余种时令优质热带水果、近200余种农产品深加工制品参加了展示。农业部积极推动、多方协调,并报请国务院批准对参加此次展会的台湾农产品实行了特别优惠措施:对参展尚未享受零关税的农产品均给予零关税;对部分农产品减免进口环节增值税;特别批准5月1日后准入的台湾农产品检验检疫新增品种在展会上展示 。
在几届展会上,参展的台湾农民不止一次地说,他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陆的诚意和善意,大陆是在切切实实地帮助台湾农产品扩大在大陆的影响和销售,实实在在地帮助台湾农民解决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丰产滞销等问题。
不断拓展合作形式 “创业园”开门迎客
海峡两岸农业界1988年即以民间方式进行直接接触。到目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截至2005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陆投资的台湾农业企业已达5000家,合同利用台资超过40亿美元。为进一步满足台湾农民要求在大陆投资创业的愿望,农业部会同国台办决定采取有计划、分步骤、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大陆选择适宜地区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
2006年4月10日,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在山东栖霞和福建漳浦设立了首批台湾农民创业园,并于4月15日正式对外宣布。这样,大陆与台湾的农业交流与合作开始进入直接与台湾农民“打交道”的阶段。台湾农民同胞开始通过直接参与合作来享受到大陆给予的实惠。
这是两岸在农业交流与合作中创造的一个新的平台。既然是为台湾农民量身定做的,就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4月21日,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组织台湾省农会的代表赴栖霞市实地考察创业园有关情况。参加考察的台湾农业界人士对用这种形式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想法。一些人还表示要把大陆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想法带回岛内宣传,组织岛内农民和企业带着技术到大陆发展创业。
针对多年来台商投资大陆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编辑出版了《台商投资大陆农业政策读本》,集中收录了农业以及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为台湾农民和台商提供针对性和引导性服务。
两岸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 合作双赢的效应持续高涨
农业部积极推动两岸农业合作,为台湾农业的转型升级拓展了新空间,加快了大陆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岸农产品贸易出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1至8月,两岸的农产品贸易额已经达到了3.5亿美元。真应了那句话:合,则双赢。
有个例子,2001年,福建省的对台湾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额只有500万美元。仅仅四年之后,就上升到了3876.1万美元,增长了6.75倍。现在,福建全省有23个对台小额贸易点。从去年5月大陆宣布开放台湾18种水果进口至今,全省各口岸累计进口台湾水果57批600多吨,福建已成为台湾农产品销往大陆各地的物流集散中心和中转地。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注意探讨两岸农产品贸易政策协调问题,从贸易政策、关键措施等方面对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进行深入研究,并随着大陆对台农产品政策的出台,及时改变研究重点和方向,加大了对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的影响、效果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关研究显示,两岸农产品贸易额的迅速提升,尽管与台资农业企业大多外向度高、生产的产品一部分返销台湾有关,但一样能反映出两岸农业合作的水平,反映出两岸农业合作“两利”的效应。
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中,为了充分实现双赢的效果,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于永维会长说,他们注意把台资项目往有优势、与台湾互补性强的地区引导。譬如,海南和台湾的农业地价有着天壤之别。台湾农民出售一亩农地所得,足于他在海南承租开发400至500亩农场。农业部积极引导台胞投资海南的结果是,海南廉价丰富的土地资源造就了一批批台资农庄主,圆了台湾农民在台湾无法实现的梦。
现在,绝大部分台资农业企业效益良好,陆续转移到大陆创业的台胞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不少企业不断增资扩厂,投资合作规模呈加速发展态势。如台湾天仁集团总裁李先生于1992年2月回家乡漳浦县投资创建天福集团,主要从事茶业经营,到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在全国大中城市设有400多个直营销售店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经营取得了巨大成功。
应该说,两岸微观层面的农业合作已经非常广泛,台湾对大陆的农业投资也出现了投资范围扩大及整个产业上中下游一起配套投资的现象,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双赢的发展格局。但是合作范围和深度依然有很大拓展的空间。两岸更深层次的合作应该是发挥大陆和台湾各自的优势,进行产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上的产品竞争力,共同迎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农业部正为推动两岸农业合作达到更高的层次,做着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