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市区郊区对口交流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6日   来源:文汇报

    在上海基础教育系统,区县对口合作交流,已从校际“点对点”走向区与区之间“面到面”的交流,不仅规模在扩大,内容也在深化。这一实施了近两年的举措,正为上海教育的均衡发展注入不竭活力。

    两百市区教师到郊区“履新”

    徐汇区园南中学数学教师肇戎剑,将讲台从市区移向金山区亭新中学。从初二教到初三,肇老师的执教艺术,让亭新中学的学生感受到“数学王国”的无穷奥秘,一些原来对数学课抱有畏惧情绪的学生纷纷从“逃脱”走向“亲近”。

    这种“亲近”也让师生难舍难分。任教班级进入初三后,因为同学们热情挽留,肇老师放弃了“回归”计划,继续留下来执教。

    像肇老师这样的中心城区老师到郊区、农村“串门”,已成为沪上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2005年的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签约仪式,9个中心城区与9个郊区县结成“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对子,揭开了为期3年的教育对口交流计划。

    合作交流包括教育局领导班子的交流,就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划、思路进行“碰撞”;局属职能科室的对口交流,就共同从事的工作进行“借鉴”;校际间的结对交流,就学校建设、师资建设等进行“互动”。中心城区教师到郊区学校“串门”则成为这种交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者从市教委获悉,目前已有15个区县开展学校结对,数量达到75对,近200名市区教师到郊区县中小学“履新”。

    一百多郊区教师赴市区“充电”

    松江区中小学的4位教师,日前成为卢湾区第二期教师研修班的学员。至今已有22位松江教师在这个研修班“脱岗培训”。松江七中教师李茜告诉记者:“这次研修对自己是一次宝贵的修炼。写预案、听课、评课,环环相扣,每天都很累,但每天都有收获。”据统计,郊区县已选派了100多名中青年校长和教师到对口中心城区挂职锻炼或跟岗培训。

    现在,中心城区的教育培训项目,城乡教师共同参与已渐成常态。虹口、闵行两区的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均可吸收对口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与推广,并承担指导对口区指派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杨浦区把教师培训的240、540课程中的精品课程提供给宝山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

    交流平台共享教育成果

    这几年,上海各郊区县基础教育发展很快,在教育教学改革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与嘉定二中结成教育对口交流校后,晋元高级中学校长王莉萍就表示,对口交流是平等的互学互助,嘉定二中在校园文化建设和重大活动组织方面成绩显著,值得认真借鉴,“我们是将两校教育成果放在一个平台上交流,以利互学互利互进。”

    金山区几乎每年都要组织有质量的教育论坛与教改研讨活动,有的还是国际性教育论坛,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与该区结对的徐汇区每次都由局长带队前往,而徐汇区举行的国际教育论坛,也能见到来自金山的教育局领导和教师代表的身影。长宁区各学段的相关学校每年向青浦区开放公开课,每年派员到青浦相关学校听课并指导。 (记者 苏军)  

 
 
 相关链接
· 上海市教委:细查护照谨防“假冒留学生”
· 大陆第三所台商子女学校22日迁入上海“新家”
· 上海向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颁发慈善助学金
· 上海在中小学开展防毒教育帮助学生知道毒品危害
· 沪中小学教材尝试"代代传" 政府为循环使用埋单
· 上海六个区教育经费拨款增幅未达义务教育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