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信息产业部直属机关学习六中全会文件骨干培训班在京开课。信息产业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旭东出席会议。他在与学员们交流学习体会时强调,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是信息产业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充分结合信息产业发展和个人实际情况,把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
这次培训班由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李雪莹主持。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吉生、纪委书记马建中及部机关在京直属单位的主要领导共8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班认真学习了六中全会的主要文件,听了专题辅导报告,进行了学习交流。
六中全会闭幕后,信息产业部党组立即组织在党员领导干部中进行会议精神传达,部直属机关党委很快下发了学习通知,对切实抓好六中全会文件学习作出周密部署,要求把学习贯彻到建设电信强国、电子强国的实践中。为深入推动六中全会文件的学习落实,又专题举办骨干培训班,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
王旭东在讲话中指出,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六中全会上的报告,对于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信息产业的干部职工都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要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产业、和谐单位上来,努力完成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力求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实践上有新成效,工作上有新突破。
王旭东还谈了自己学习六中全会文件的体会。他说,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的推进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首先,村通工程对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村通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民打上电话,它对于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创建公平信息社会、和谐信息社会有重要意义。如果广大农村地区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基础通信条件不改善,“数字鸿沟”就无法缩小。尽快改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农村通信的普及,不仅是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也是电信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其次,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目前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三,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推进信息化,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是实现信息获取公平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只有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推进政务公开,才能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实现信息资源的普遍共享,促进社会公平。
王旭东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信息产业的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机关、和谐单位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在部机关和直属单位中大力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为顺利完成今年各项工作,推动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建设电信强国、电子强国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