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引黄灌区为依托,形成大中小城市集合体
构筑沿黄沿包兰和中太铁路的工业走廊和城市经济圈
以行政区为单元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势必造成区域间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要素分散,形成资金、人才、科技和自然资源的低水平配置等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着力实施的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将使这些问题得以破解。这是记者28日从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理论研讨会上得到的消息。
自治区领导陈建国、马启智、任启兴、王正伟、于革胜等参加理论研讨会。自治区党委常委于革胜主持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王正伟讲话。
王正伟强调,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加快沿黄城市带发展的战略,是在我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沿黄城市带,是加快全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抉择,沿黄城市带承载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火车头”的重任。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着重抓紧研究解决好统一思想、科学规划等问题,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创造性地把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王正伟指出,发展沿黄城市带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明确“一个基本思路”,坚持科学规划;一体化发展;循序渐进、突出特色、分类指导;产业支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五个原则”,处理好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与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沿黄城市带发展与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发展;沿黄城市带发展与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五个关系”。
“一个基本思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方针,大力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整合区域资源和经济优势,逐步实现沿黄城市带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通讯网络一体化,彰显沿黄城市带的整体优势,形成分工合理、密切协作、错位发展、竞争有序的产业集群,着力构建沿黄河、沿包兰和中太铁路的工业走廊和城市经济圈,率先在全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使沿黄城市带成为全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本次理论研讨活动收到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80余篇,21篇优秀论文获奖,获奖作者交流了理论研究成果,相关部门进行了会议发言。
·相关链接·
建设宁夏沿黄城市带,是以黄河中上游引黄灌区为依托,以首府银川市为中心,石嘴山、吴忠、中卫3个地级市为主干,青铜峡、灵武、中宁、永宁、贺兰、平罗县城和若干个建制镇为基础,形成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城镇集合体。其内涵是把我区沿黄流域的各个城市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新理念、新机制、新办法,统筹区域产业布局,推进一体化进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构筑起沿黄河城市经济带,跻身西部城市带(群)建设行列,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连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