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供水管道老化破损,武强县闫五门村多年来人畜饮水一直困难。经过“四帮一”扶贫工作队一年多的帮扶,村里铺上了6600米的供水管道,配上了供水压力罐等设备,彻底解决了吃水难题。此外,工作队还协调资金10万元,打了一眼深机井,增加水浇地200亩,为全村进一步脱贫致富打下基础。
以这种“啃硬骨头”的精神,河北省开展“四帮一”扶贫工程以来,扶贫战场开出一朵朵团结协作的奋进之花。2005年至今,全省有450名干部的工作岗位在贫困村,省直各帮扶单位共协调投入帮扶资金8229.64万元,帮助500个重点贫困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增收项目,直接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进程。
“帮扶任务一定三年,保证帮扶村在2007年底解决温饱问题,不脱贫不脱钩。”带着这样的决心和使命,2005年6月,由135个省直单位、105家企事业单位、54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及唐山、廊坊两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市和39个经济强县(市、区)组成的“四帮一”工作队,奔赴5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500个重点贫困村。
工作队从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截至目前,已有402个村结束了常年买水或吃苦咸水的历史,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问题;143个村教学条件得到改善,439个村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生实现了“两免一补”;438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246个村街道得到重新整治硬化;500个村全部实现了照明用电;490个村通讯条件得到改善并安装了电话;472个村解决了看电视难的问题。
夯实基础重要,谋求长远发展的路子更重要。工作队根据当地实际,紧密围绕“周转棚”、“周转畜”、劳务输出、移民搬迁四大扶贫项目,积极为群众谋划脱贫产业,帮助他们掌握致富技能,引导他们建立入户增收项目。平泉县卧龙镇娘娘庙村在工作队的协调下,利用贷款40万元发展滑子菇、香菇,总量达100万盘,全村人均收入由2001年的580元增加到2005年的2800元。如今,500个贫困村中已有53个村提前实现了整村推进的目标,正向着文明生态村方向发展。(闫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