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零就业家庭成员能够实现稳定就业,本溪市多措并举、一帮到底,先后安置了13463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全市已经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今年以来,本溪市确定了“一定三年不变”和“三级三周”限时援助的长效援助机制。即对去年承担援助任务的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单位的援助期限再延长两年,继续履行援助协议,一帮到底。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由社区、县(区)和市三级劳动保障机构共同负责,逐级安置,确保在20天内使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在就业岗位的开发上,本溪市可谓多管齐下。首先集中开发了社区公共服务、城市公共管理、公用事业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后勤保障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辅助共5个系列1.5万个公益性岗位,重点用于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其次是积极拓展手工编织、手工串珠、服装缝纫、绢花制作、火柴包装等无围墙家庭手工业就业岗位,帮助那些走不出家门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全市现有较大规模的手工编织企业13家,安置了869名有劳动能力但受技能、家庭拖累等一定条件限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居家就近实现了就业;再次是在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大连、深圳等12个城市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大力收集高工资、低风险的就业岗位,先后与省内外3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定期组织以零就业家庭成员为主的劳务输出活动,使800多名零就业家庭成员走出家乡就业。
为提高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质量,确保其实现稳定就业,本溪市采取了规范管理与灵活援助相结合的措施。一是对不稳定就业人员,重点在提高就业稳定性上实施援助。对已经被用人单位招用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援助对象,由责任人协调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确保援助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对已实现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落实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既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当期生活困难问题,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对有一定就业能力的人员,重点在开发就业岗位上实施援助。对尚未实现就业的,优先选择当地的就业岗位;对愿意到市外就业的,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联系域外就业地点并免费为其提供到达输出地的车票;对被用人单位招用的,优先纳入到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范围。三是对不具备竞争就业能力的人员,政府实施兜底援助。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援助对象,安置到享受政策补贴的社区公益性岗位和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其他岗位;对家庭负担较重的,因地制宜在社区开发灵活就业岗位实行弹性工作制,既帮助其增加了经济收入,又解决了他们“走不出家门”的实际困难。目前,本溪市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稳定率达到65%以上。 (记者 司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