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来临,重庆市领导牵挂着困难群众的生活。昨日(2006年12月31日)上午,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赴渝中区看望慰问城市困难群众,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新年来临之际,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不仅要送钱、物等慰问品,解决困难群众的一时之需,更要积极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筑牢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上午9时15分,汪洋来到望龙门码头35号,看望慰问下岗职工屈仁富。老屈原在江滨沙发厂工作,已下岗多年,妻子也失业在家,家里靠夫妻俩领取低保金生活,儿子在大学就读。一家人居住的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房子,已经十分破旧,昏暗的楼梯走起来有些摇晃,并发出吱呀的声音。
一进门,汪洋就握住屈仁富的手说:“快过年了,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望你们。”
“下岗后,平时还做点零活吗?”汪洋问。
“前一阵做了点事,但现在没有了。”
“一个月低保有多少钱?”
“630元。”
“这些钱怎么花?”
屈仁富给汪书记算了下账:娃娃读大学每个月要保证300元的最低生活费,自己两口子平时买米买油,加上水、电、煤,大概要100多元,每星期儿子回来才舍得吃一次肉,其他的东西能不买则不买,日子确实很紧,但还勉强过得去,平时居委会也给了不少帮助。
屈仁富的妻子在一旁补充说:“衣服现在都很少买,生个小病就扛一扛。娃娃也比较懂事,书也不怎么买,一般都跑到重庆书城去看书。”
“那你们还想不想工作?”汪洋又问。
“啷个不想呢。”
汪洋对屈仁富说:“今年市里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要求,在看望困难群众时,不仅要给困难群众送去最需要的钱和物,同时还要想方设法送去工作岗位,既要解决他们的当前困难,更要解决其长远生计问题。今天,我带来了市工商联的党组书记,就请他帮忙给你联系一个适合的岗位。”
汪洋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具体部署,而让每个群众有饭吃,让每个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的人有工作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明年,全市将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争取把主城区建成全国解决就业问题最好的城区之一。
汪洋同时也叮嘱屈仁富,要转变观念,不要总是想着吃低保,为了孩子和家庭,一定要努力找工作,多挣点钱,提高生活水平。
屈仁富激动地说:“光想着吃低保,肯定不对头。我一定照汪书记的话去努力。”
临走之时,汪洋希望屈仁富告诉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对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
随后,汪洋又来到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居民区下洪学巷23号,看望慰问城镇失业人员周凡一家。周凡大儿子患运动肌无力,已卧床十几年,小女儿在念小学,全家靠每月低保金650元度日,生活十分拮据。
汪洋对周凡说:“你的生活负担很重,党和政府会尽力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也希望你面对困难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坚定生活的勇气,努力克服困难。大家一起努力,把重庆的发展搞上去,经济实力提升了,对困难群众的补助就会不断提高,日子也会越过越好。”随同慰问的渝中区负责人也当即表示,会尽快帮助周凡落实一个合适的工作,使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慰问结束后,汪洋还听取了渝中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关于老城区改造规划的简要汇报,他要求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完善规划、组织实施,让老百姓能早日改善居住条件。
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范照兵参加了看望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