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由农业部牵头,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组成的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以长江、珠江、黄河三大流域为主要单元的区域化渔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和渔业最早开发的地区,丰富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是沿河流域渔业生产和渔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一种资源依赖性产业,渔业资源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流域渔业的兴衰和渔民的生计。但是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目前黄河流域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不完全统计,黄河原有鱼类150多种,年捕捞量70余万公斤,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种群已绝迹,捕捞量下降40%左右。特别是黄河鲤鱼、黄河刀鱼、北方铜鱼等黄河名贵鱼类已在大多数河段绝迹。保护“母亲河”,有效遏制黄河流域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已经是迫在眉睫。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会上指出,长期以来,沿河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为保护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采取了不少措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存在条块分割、分头管理等问题,对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的管理始终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使黄河流域资源的衰退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情况难以得到有效遏制。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将过去以行政区域为管理单元的管理方式,扩展到以全流域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理为重心的管理方式,必将对整合沿河各级渔业管理力量和扩大社会影响、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黄河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促进黄河流域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跨流域渔业资源的养护及重大执法行动。具体职责包括:组织制定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养护措施、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黄河流域内重大渔业执法行动;协调处理黄河流域重大渔业违法案件;协调开展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及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协调开展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及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增殖工作;协调开展黄河流域重大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和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
在谈到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近期的工作规划时,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局长牛玉山告诉记者,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将首先组织开展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摸底调查,摸清当前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同时,探索开展全流域的休渔制度,开展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并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开展全流域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特别是跨省区的放流活动,增殖黄河流域渔业资源。 (白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