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辽宁省各级工会认真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辽宁的工作大局开展各项活动,突出重点创新,抓住难点突破,推动工会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6年,全省工会紧紧围绕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以“一组三动”(“五型班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千万职工创建节约型社会行动)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广大职工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功立业。省总工会制定并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辽宁省总工会关于“十一五”期间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见》,召开了全省“十一五”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会同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建立三级职业技能竞赛联动机制,启动了“群众性科技创新联合行动”。成功地承办了全国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式和铣工决赛,并取得铣工决赛团体和个人两项第一。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电大共同在全省职工中实施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打造“辽宁技工”品牌。推广“首席工人”、“星级员工”制度,把评先和职工物质利益挂钩,使贡献大的职工多得实惠。组织开展选树100个以班组长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和100名优秀班组长活动,树立了以王亮、王晓华为代表的先进职工典型,展示了新时期辽宁工人阶级的新风貌。
突破“建会难”是2006年辽宁工会工作的一大亮点。今年以来,我省工会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主导作用,推动沃尔玛沈阳公司和大连公司全部组建了工会组织,并以此为突破口,组织开展了“外企建会百日活动”,加快了外商投资企业建会步伐。截至11月末,全省外企建会率已达78%,超额完成全总下达的目标任务。此外,全省还新建基层工会组织5099个,新发展会员75.8万人。同时还开展了非国企工会主席职业化试点工作。在沈阳建立了全国首家“人才市场工会”,首批吸纳会员3700人,探索了解决“三高”人员入会问题的新路子。召开了全省企业工会工作会议,制定了我省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对企业工会工作明确了重点,细化了要求。一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共培训专兼职工会干部5.1万人次。
2005年,省总工会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动工会帮扶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省市总工会主动参与同级政府关于“解决转轨遗留再就业问题的工作方案”、“普惠制就业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等政策的制定,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市、县(区)、基层三级工会帮扶网络建设,推动全省14个市和所有县(市)区工会建立了帮扶中心,并为各市总工会和部分县(市)区工会帮扶中心配备了专用车辆及计算机等设备。截至目前,全省工会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促进就业帮扶行动,共完成实名制安置就业再就业任务22.1万人,培训60559人;共帮扶救助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职工41.7万人次,发放救济款物9087万元。积极做好棚改回迁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工作,下拨棚改帮扶资金3095万元,推动了棚改回迁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关爱农民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新形势下工会组织扩大影响、壮大组织、履行职责的全新课题和重要内容。全省工会加强源头参与,推进现行法规和政策的完善。先后开展了农民工权益维护现状、贯彻落实国务院5号文件情况以及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等项专题调查,参与了我省保障农民工权益17个配套文件的制定。会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为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提供了法规和制度保证。会同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省政协社会和法制研究会共同举办了“农民工权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讨会”,为我省制定和完善有关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规政策提供了参考。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制度,组织工资清欠,加强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等为重点,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经济利益;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为切入点,努力为农民工办实事、解难事。全省各级地方工会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设农民工维权窗口,先后组织开展了为农民工“送温暖”、“送清凉”、“送亲情”、“送安全”、“送健康”、“送文化”以及平安返乡等系列活动。
面向2007年,全省工会组织将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辽宁“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全省职工的智慧和才干,为全面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唐成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