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贵州开展多项惠农政策 粮食生产连续5年实现增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7日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省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实现稳产增收
粮食生产不放松 经济发展增后劲

    备耕时节,黔西县洪水乡源水村村民李吉祥这几天忙着往地里送肥。提起粮食生产,他乐呵呵地说:“去年我按照标准化要求种了8亩多玉米,经过专家抽测,亩产达到729.6公斤。在村里示范农户中,我的产量是最高的,纯收入1100多元。今年我还要多种科技玉米。”贵州省实施的粮食增产工程和超高产示范工程,给农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粮食生产摆在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位置,围绕保护和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保证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5年来,贵州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年平均总产达1108.1万吨,年平均增产2.3%。2005年,农村人口人均产量突破400公斤大关,达到400.7公斤。2006年,贵州省遭遇了罕见的伏旱,但粮食生产仍然取得较好收成:粮食产量完成1122.7万吨,虽比上年略减,但单产仍保持增长。

    5年来,贵州省始终坚持抓紧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原则,坚持“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坚持“保证省内粮食供给基本平衡,从外调进粮食主要作为品种调剂和少量余缺调剂”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大市场、大流通、大农业、大粮食的农业经济和粮食发展思路,组织实施了重点农业技术推广计划、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粮食增产和超高产示范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农业部门制定并发布了全省农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推广30多个粮食主导品种和10多项主推技术,在全省所有县乡全面开展了水稻生态旱育秧及抛秧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水稻、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农技培训推广,为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粮食单产的提高和总产量的稳定增加奠定了基础。2002年以来,“两杂”年种植面积均达到1000万亩以上,涌现出一大批种粮大户;粮食单产由246公斤提高到249.9公斤,增长1.59%。

    2004年,贵州省全面启动粮食增产工程和超高产示范工程,除了贵阳市云岩、南明区外,几乎涵盖全省9个市(州、地)86个县(市、区、特区)。通过3年的示范推广,去年全省粮食增产工程实施面积达到950.55万亩,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水稻超高产亩均增产173.69公斤,增幅31.12%,共新增总产126.76万公斤;玉米亩均增产228.99公斤,增幅55.37%,共新增总产119.97万公斤。两项合计新增粮食246.73万公斤,充分显示了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

    粮食增产工程项目涉及贫困户182.69万户,贫困人口715万人。铜仁地区投入扶贫资金145.52万元用于粮增工程的配套工程——187个一类贫困村粮食自给工程的实施,平均每亩比前3年增产56公斤,增长20.8%。

    展望“十一五”,贵州省将立足省情,面向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率,确保粮食稳定基本实现自给,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关链接
· 贵州省民政厅出台厅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 贵州国税局今年重点对六大行业实施税收专项检查
· 贵州省涉农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 贵州将用4年时间解决省内10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 贵州省农业厅要求各地采取措施抓好春季灭鼠工作
· 贵州各涉农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