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蔬菜行业已成为推动贵阳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贵州日报

    “去年贵阳市蔬菜外销创下历史记录,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超过4.5亿元,无公害蔬菜标准的实施功不可没!”谈及行业标准为蔬菜产业带来的变化,贵阳市蔬菜办市场信息处处长张福友如是感叹。自2002年贵阳市率先在全省颁布推广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以来,全市蔬菜产业年年迈上新台阶。2006年,该市蔬菜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总产值达14亿元,蔬菜行业已成为推动贵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记者从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目前,该市已制定了59个地方农业标准,涵盖蔬菜、果品、养殖、农产品流通等领域,这些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地方农业标准的制定,不仅增强了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品牌,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从粗放向精细化、集约化发展。

    2002年底,贵阳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中,制定了全省第一个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将工业生产标准植入蔬菜生产过程中。在此基础上,2006年初,贵阳市蔬菜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完成了贵阳市地方蔬菜产品标准《无公害蔬菜产品》的编制,响应国家农业部提出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新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标准包括31个贵阳市主要蔬菜品种,为贵阳市蔬菜产业迈向现代化和产业化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如今,该标准已在全市蔬菜种植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为进一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完善全市农产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体系,2005年,贵阳市质监部门发布了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对农贸市场进行等级划分,并依据标准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全市4A级农贸市场已有3家。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市民的购物环境,还保障了食用农产品的消费安全,为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创造了条件。

    奶牛和水果是贵阳市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为打造品牌,促进全市奶牛产业和水果产业发展壮大,贵阳市去年分别出台了奶牛综合标准以及无公害梨、杏、桃、葡萄生产4项地方标准。其中,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奶牛综合标准是质监、农业部门联合有关生产企业联合制定,包括奶牛场建设、奶牛育种、奶牛养殖、奶牛饲料、奶牛饲养、奶牛防疫与卫生等9个地方标准。这些标准的出台实施,为贵阳市奶牛养殖提供了技术规范。据悉,为配合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贵阳市相关部门下步将陆续制定出蛋鸡、肉牛、生猪等养殖技术规范。

    大量地方农业标准的制定和运用,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实现贵阳市农业产业由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如今,“黔山牌”蔬菜、“山花”乳业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已树立,成为带动农业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载体。

 
 
 相关链接
· 农民致富"帮手" 肇庆农民自办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 我国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促农民增收
· 回良玉强调抓好春耕备耕 促粮食发展和农民增收
· 云南省供销社"六项工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 关注"三农"农民增收 扩大以工代赈资金 退耕还林
· 基层代表委员心声: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