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最新的《2006年度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披露,2006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为416亿元,同比增长20.6%。这是我国地质勘查投入自2003年以来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我国地质勘查总投入中,国家财政拨款44亿元,占全部地勘投入的10.5%。
《报告》指出,2006年,油气地质勘查投入仍是地质勘查投资的主体,全年投入308亿元,占地质勘查投资总额的74%。油气地质勘查投资同比增长10.6%。非油气地勘投资快速增长,全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108亿元,同比增长63%,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在非油气矿产勘查投资中,属地化地勘单位投资88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拨款35亿元,比上年增长67.3%;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投资53亿元,比上年增长92.6%,增幅大于财政拨款。
2006年地质勘查业发展的另一特点是,西部地区地质勘查活跃。《报告》披露,2006年全国共有有效勘查许可证26095件,比上年增长16.1%。东、中、西部地区有效勘查许可证分别为5229件、5678件、13536件,分别占全国有效勘查许可证总数(不包括部级发证的1652件)的21.4%、23.2%、55.4%,西部地区的有效勘查许可证远远超过东、中部地区。2006年全国新立勘查许可证6129件,其中西部地区为3187件,占新立发证总数的54.7%。新疆、云南新发勘查许可证分别为1187件、598件,是我国地质勘查最活跃的两个省份。此外,与地质工作联系紧密的探矿权市场,正在走向规范,探矿权招拍挂出让活跃,2006年招拍挂出让探矿权670件,出让价款36亿元,分别是上年度的1.9倍、3.9倍。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2006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增长较为迅速的原因,一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后,地质工作得到重视,政府和社会对地质勘查投入力度加大。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地质工作,如建立中央地勘基金并启动试点项目,带动了地方政府、社会资金加强地质勘查投入特别是矿产勘查投入。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一半省份建立省级地质勘查基金或投资开展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二是全球矿业周期性复苏,中国矿业正在走向繁荣,吸引了一部分社会资金投入地勘业。(丁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