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银监会组织开发的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系统正式运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1日   来源:银监会网站

    经过2006年一年试运行,近日,由中国银监会组织开发的全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系统开始正式运行,第一次独立地对全部银行业机构的数据进行采集、审核、加工和披露,实现了对银行业机构并表统计和对全国银行业审慎数据的汇总分析,使监管人员和统计分析人员首次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情况,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监管方式实现历史性变革。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是银行业监管工作的一项基础设施,对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提高监管有效性、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银监法》明确提出要“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也把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有效监管的一项重要要求。因此,中国银监会早在成立之初就启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经过3年的艰辛努力,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终于建成运行,取得初步成效。

    非现场监管系统通过各银行金融机构填报的23张基础报表,自动生成227张各类报表供监管人员进行分析。根据这些报表数据,监管人员可以快捷、准确地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信用风险、盈利性、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情况进行评判和分析,提高了日常监管工作特别是现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提高了并表监管能力。

    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建成运行是银行业监管方式一次革命,使得我国在银行业监管手段上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通过实施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中国银监会自上而下对部门设置、职能、人员进行了优化,重新梳理了监管流程,大大强化了非现场监管的功能,也对广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产生了强大推动力。

 
 
 相关链接
· 银监会公布银行业开放报告鼓励设立外资法人银行
· 银监会强化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
· 刘明康: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到农村投资创业
· 第四季度问卷调查报告表明银行业景气指数创新高
· 中资银行走进创新"新时代"与外资银行"互有你我"
· 银行业全面开放并不等于“一刀切”式的盲目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