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民航安全审计工作即将展开之际,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又一次站到了行业高校为政府实施安全监管提供教育服务的前列。从4月17日开始,民航总局确认的128名空管安全审计员,将分成3批在飞院接受为期3天的上岗培训。
飞院副校长陈布科教授出席培训班开学典礼,并代表学校党委致词。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刘恩祥为学员讲授了第一堂课。
陈布科对刘恩祥和来自全国民航空管系统参加“首期空管安全审计员培训会议”的安全审计员表示欢迎,对民航总局将此项任务交由学校完成表示感谢,并希望同志们能通过这次学习认识、了解飞院,成为飞院的朋友。
陈布科指出,为贯彻落实民航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强化政府安全监管执行力,中国民航总局借鉴国际民航的先进做法,结合中国民航实际,将从今年开始,计划以每4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国民航实施主要针对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单位开展民用航空运输安全审计计划。为确保空管系统安全审计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总局空管局决定对参与安全审计工作的同志进行岗前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空管安全审计上层次,上水平。作为中国民航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飞院有责任为政府安全监管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培训服务。陈布科要求学校参与授课的教师认真备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计划,为提升民航安全审计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刘恩祥在讲授《民航安全审计概有》及《指南》时,详细介绍了实施安全审计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他说,国际民航组织普遍安全监督审计计划是第32届国际民航组织大会讨论通过,从1999年1月开始实施的。安全监督审计采用“定期、强制、系统和协调一致的安全审计”方式,对所有缔约国政府进行审定。其中,基本航空立法、具体运行规章、国家航空系统和安全监督职能、技术人员的资格和培训等8项为关键要素,是审计的重点。其目的就是通过审计,促进各国执行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提升航空安全水平。
据刘恩祥介绍,今年3月20日至4月3日,中国民航总局已经接受了国际民航组织的安全审计。但与国际民航组织安全审计不同的是,中国民航除了要针对航空公司的安全审计外,还增加了对机场、空管的安全审计。审计工作主要将围绕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运行管理、资源配置、信息管理、应急处置和人员培训7个要素,采取询问、查阅、现场检查等方法,对有关运行部门和作业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全面掌握各单位的安全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督促、指导进行安全整改;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审计,发现监管薄弱环节,完善民航规章标准,提高监管工作水平,推进中国民航整体安全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据悉,本次培训开设有《安全审计基础》、《空管安全审计手册》编写及结构内容、《空管安全审计检查单》、《安全审计方法及经验》等针对性较强的安全审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