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4日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4月23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表彰暨2007年度工作部署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对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会议作出批示。

    会前,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孙文盛等在京部领导亲切接见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孙文盛在接见代表们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孙文盛充分肯定了他们近年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对他们以及所有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孙文盛指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新农村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作出新贡献。

    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李元宣读了曾培炎为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并讲话。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在会上回顾了2006年地灾防治工作,并对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议由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主持。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宣读国土资源部关于表彰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部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王瑞生出席会议。

    李元指出,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曾培炎副总理为会议作了重要批示,对战斗在地质灾害防治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对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曾培炎副总理的重要批示是对我们的鼓励、支持,也是鞭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

    李元强调,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他指出,做好新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两项重点”、提高“三种能力”。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十一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整体成效要比“十五”有明显提高。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力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十五”期间要下降。突出“两项重点”:一是要突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每年70%~80%灾害集中在汛期,对这个重点要牢牢抓住不放。二是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工程区以及山地丘陵区和人口集中区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三种能力”,就是要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能力。

    李元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他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相关责任制度,细化责任内容,把防灾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人头,尽最大可能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必须紧紧依靠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必须紧紧依靠群众。

    贠小苏从防灾工作部署、加强监测预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灾意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开展矿山环境保护等六方面总结了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就。他说,2006年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年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为近8年来之最。但在灾害成数倍增长情况下,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仅增加15.4%,控制在了较低的水平。

    贠小苏强调,要努力创新防治工作思路。他说,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特定的地质地理环境条件,使我们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机理的研究把握难度加大了,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对地质环境安全的要求更高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快发展中,各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影响增多了。作为全国防灾重点的三峡库区,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治理工程,又将经受长期的自然降雨和水库高水位涨落的双重影响和考验。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继续发展以往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完善和创新工作思路,要完善体制,提高素质,逐步实现防灾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

    贠小苏说,要努力创新防治工作思路。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灾理念。二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三是要依法防治地质灾害。四是要改变“就防灾论防灾”的思维模式,要把“减灾”与“兴利”结合起来。要准确把握防治工作重点。就是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特别是防灾重点地区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就是要求大家针对重点灾种要认真研究成灾规律、防灾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加大防灾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从而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取得实效。要切实加强防治工作科技创新。一是要以地质灾害普查成果为基础,以监测技术支持为重点,认真研究开发监测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探索研制更为实用的群测群防监测仪器。二是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研究,提高预报预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方法和规范研究。

    贠小苏对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做好七项工作。这七项工作是:以“执法监管”为中心,狠抓《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落实;以“完善体制”为抓手,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以落实“群测群防”为基础,提高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实效性;以“汛期防治”为重点,努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保质量为重点,按时完成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任务;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以“提高素质”为基础,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贠小苏强调,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紧紧抓住汛期这个重点,以全面落实群测群防措施为基础,以提高监测预报水平为重点,抓好调查、监测、评价基础工作,围绕防灾减灾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防灾预案和体系,大力推进防灾机构、人员、责任、措施、经费“五到位”,努力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贠小苏指出,汛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各地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按照年度防灾方案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落实工作。一是各地要进一步明确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完善政府领导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组织体系,协调一致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要认真分析本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趋势,特别注意自然因素和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时间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三是要坚持在汛前组织一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重点检查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和山地斜坡地带、沟口处、交通干线两侧、库岸、矿山采空区以及已查明的隐患点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采取措施做好排除隐患和防灾减灾工作。

    贠小苏特别指出,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重庆两省(市)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保证工程质量为重点,按时完成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任务。一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应急项目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应急项目建设和验收工作,为国家竣工验收创造条件;二是抓紧开展非应急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非应急治理工程建设;三是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和退水后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切实加强监测,落实应急预案。要加快推进搬迁避让工作进度。

    贠小苏还强调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他指出,从地质灾害的类型上,要重点防范的灾种是因降雨为主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因地下水超采为主引发的地面沉降,因矿山企业采矿形成的采空区为主引发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从区域上,要以山地丘陵、长三角、华北平原以及矿山企业集中区等作为重点防治区域。

    会上,部领导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颁了奖。来自湖北省巴东县黄蜡石村党支部书记宋文富、云南省新平县人民政府县长曹仕祥和福建省泉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戴全福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全国各省(区、市)都设立了电视电话会议的分会场。在北京主会场参会的有财政、水利、教育、建设、交通、旅游、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领导、部分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及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部有关司局、部在京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等。 

 
 
 相关链接
· 国土资源部从七方面部署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电子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 国土资源部通报一季度省级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
· 国土资源部召开纪念赣南定点扶贫20周年座谈会
· 国土资源部与江西政府签署赣州土壤污染防治协议
· 国土资源部报告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人均不足1.4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