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农垦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强示范带动能力建设这一中心,大力推进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垦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合
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农垦生产总值1649.49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1.47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556.42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461.60亿元,增长14.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农垦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38.3%、33.7%、28.0%。人均农垦生产总值13035元,同比增长11.9%。人均纯收入4835元,同比增长10.5%。


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差距较大,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二、农业
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新科技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增产、增效,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52.69亿元,增长9.2%。其中:种植业产值769.81亿元,林业产值89.80亿元,牧业产值281.12亿元,渔业产值74.42亿元,服务业产值37.54亿元。
粮食总产量再创新纪录。粮食总产量达到2055.55万吨,比上年增产196.56万吨,增长10.6%;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755.43万吨,比上年增加188.71万吨,增长12.0%,商品率为85.4%。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5508.9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63.67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677.34千公顷,增加301.5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9%,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6.8%;棉花面积673.97千公顷,增加24.6千公顷;油料面积361.66千公顷,减少9.54千公顷;糖料面积116.53千公顷,增加16.02千公顷。
表1: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 食
|
2055.55
|
10.6
|
油 料
|
64.61
|
-3.5
|
棉 花
|
141.69
|
13.6
|
糖 料
|
820.85
|
23.0
|
茶 叶
|
4.77
|
2.8
|
水 果
|
209.65
|
17.3
|
干胶产量为32.39万吨,增产0.4万吨,增幅1.3%。
主要牲畜存栏和畜产品产量增加。
表2:2006年牲畜年末存栏总数及主要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大牲畜总头数
|
万头
|
319.40
|
4.7
|
其中:奶牛
|
万头
|
110.27
|
8.5
|
猪存栏
|
万头
|
786.88
|
8.5
|
羊存栏
|
万只
|
1625.07
|
2.1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167.46
|
14.9
|
牛 奶
|
万吨
|
271.68
|
10.7
|
禽 蛋
|
万吨
|
22.63
|
1.1
|
全年水产品产量87.14万吨,比上年增长9.6%。其中:淡水产品产量73.13万吨,增长9.1%;海水产品产量14.01万吨,增长12.5%。对虾产量达到2.83万吨,增长15.0%。
全年植树造林面积62.94千公顷,退耕还林5.65千公顷,退耕还草10.17千公顷。
农业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38.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大中型农用拖拉机9.03万台,增长12.9 %;农用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8.60万台,增长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