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技、教育、卫生
全年农垦系统有4个项目获奖,其中: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垦总局、云南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为主要完成单位的"中国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体系改进及应用"成果,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新疆兵团农机技术推广站实施的"棉花精量播种技术推广"项目、新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实施的"加工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200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新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实施的"棉花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技术示范推广"获200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全系统拥有科研单位302个,职工1.54万人,其中,科技人员7185人。科研经费8.43亿元,增长10.6%;其中,国家拨款3.07亿元,占科研经费36.4%;自筹资金4.25亿元,占科研经费50.4%。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系统共有各类学校3542所,教职工14.52万人,在校学生185.65万人,当年毕业生40.45万人。其中:普通中学1012所,在校学生71.25万人,当年毕业生18.92万人;小学2416所,在校学生93.25万人,当年毕业生16.66万人。
现有分场以上医疗单位5002个,其中:医院1455所,疗养院10所;医务人员5.95万人,其中:医生2.87万人;病床5.64万张。
七、人口、就业和劳动工资
年末农垦系统总人口1279.24万人,比上年增加19.71万人, 增长1.6%;人口出生率为7.1‰,人口死亡率为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
年末社会从业人员551.4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28.14万人,第二产业105.42万人,第三产业117.86万人,分别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59.5%、19.1%、21.4%。
年末职工329.3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88.82万人。全年工资总额304.98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9261元,增长12.2%。
八、非国有经济
农垦系统生产总值中非国有经济完成额为649.96亿元, 占全系统经济总量的39.4%,比上年增加2.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1.1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4.21亿元,各产业占非国有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0.7%、47.9%、31.4%。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00.5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8.45万人,第二产业59.69万人,第三产业62.39万人。从业人员收入总额为207.91亿元,人均收入10368元。全年共实现利税194.30亿元,其中,利润130.80亿元。
九、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落实标准制修订与实施、示范基地农场质量安全监督和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100家示范基地农场共带动了31万农户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目前,农垦系统已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之一认证的企业达554个,认证产品达到1397个。
年末全系统主要农作物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达到757个,带动农户数达到30万户。其中:绿色A级农作物种植面积465.86千公顷,产量316.50万吨。绿色、有机、无公害茶叶认证数60个,带动农户数达到4.87万户。其中:绿色A级面积20.23千公顷,产量6828吨。绿色、有机、无公害水果认证数达到162个,带动农户数达到4.16万户。其中:绿色A级面积141.56千公顷,产量49.89万吨。
注:1.农垦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价值指标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扣除统计口径变动因素的可比价计算。
2.公报数据如有出入,以《中国农垦统计年鉴》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