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帮扶资金适时变身集体"小银行"村民借"鸡"生"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0日   来源:四川日报

    帮扶金适时变身

    四川何家坝村2003年人均纯收入仅1800余元,因此被纳入扶贫村建设。除扶贫专项资金外,该村在2005年收到一笔6万元的对口帮扶资金。

    拿到这6万元帮扶金,村两委犯难了,这点钱对总人口1403人的何家坝村无疑是杯水车薪。

    “这笔钱该怎么用?怎样才能让每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帮扶金,同时又能促进生产发展?显然,平均分配是行不通的。”龙溪乡乡长代兵介绍道。

    村两委在征求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考虑本村群众迫切想发展生猪养殖业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实际,将这笔钱全部用于生猪产业发展,组成生产性基金,民借、民还、民管、民用。村民愿意发展生猪养殖的,按照“本人申请、村委考察、群众评议、张榜公示”的程序通过后,每户可向基金借1000元,一年后归还。

    帮扶资金变身集体“小银行”,而与银行性质不同的是,向这个“银行”借钱不需要支付利息。

    该村村主任说:“尽管借款数额不大,但放在想办事的人手中就能起到不小的作用。”龙溪乡党委书记吴开阳算账,1000元可以买到8头仔猪,再贴点饲料将其养大,一年下来,就能将买仔猪的本钱赚回来。这样循环养殖,自然就会形成规模。

    生的“蛋”是自己的

    何家坝村7组的张学俊在基金的帮扶下,如今他的生猪养殖规模在全村第一。标准化圈舍最多可容纳100头猪。2006年,出栏50头肥猪,收入近万元。

    “能有今天,多亏了这笔基金!”张学俊颇有感触地回忆道,村两委看到他规模养殖,破例借出基金5000元。靠着这5000元,张学俊的养猪家园滚雪球一般发展起来。

    目前在何家坝村,和张学俊一样受益的村民已有53户,6万元基金全部借出。

    由于不计利息,借款到期后只还本金,农户便形象地给这种借款模式取名———“借鸡生蛋”,鸡(即基金)是大家的,生下的蛋便是自己的。

    有限资金无限使用

    基金运行两年多来,总额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当年的6万元,但当地农民在基金的支持下,生猪养殖由之前的散户散养变为现在的规模养殖。全村新建出栏200头的养殖场1个,出栏20头以上的猪业家园23户,每年的生猪出栏数从2004年的600头增加到2006年的1300余头。

    借款额度1000元,让有限的资金惠及更多农户;借款期限1年,保证了资金的按时归还;借款户在村民的监督下发展养殖,增加了还款压力和生产动力,降低了资金风险。这样,这6万元资金始终保持有效的动态运转,循环使用,最终能使全村村民享受到这有限资金带来的实惠。

    “通过这种利益共管机制,实现了参与式扶贫,培养了农民民主管理能力,提高了主体意识和诚信意识。”资阳市扶贫办一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
· 浙江省建德市四项制度确保帮扶资金安全
· 浙江省首次把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列入政策帮扶范围
· 《上海市服务全国和对口帮扶"十一五"规划》公布
· 西安市组织千名护士下农村、进社区开展帮扶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