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书记,你倒下的那一天,老百姓已把你永远地装在了心里!”28日下午,在重庆市委小礼堂举行的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曾经和邓平寿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们,用点点滴滴的事例再现和还原了一个“田坎书记”的光辉一生。
市领导汪洋、张轩、何事忠和中宣部组织局、宣传教育局负责人出席了报告会。
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 “田坎书记”的邓平寿,生前是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多年的基层工作中,邓平寿曾两次放弃进城升迁的机会,在虎城立下了要摘掉“穷帽子”的誓言。他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短短几年时间,昔日的穷山沟旧貌换新颜。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但邓平寿的身体却一天天垮了下去。2007年2月1日,这个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黄布包,长年累月行走在田间地头的“田坎书记”却永远地离开了他无限眷恋的乡土和乡亲。而这一天,离他51岁的生日还差3天。
在报告会上,曾经追踪采访过邓平寿的重庆市《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刘文娅、梁平县虎城镇陈家村党支部书记罗吉辉、梁平县虎城镇红砖厂厂长唐书权、梁平县虎城镇小学教师廖情芬、梁平县虎城镇副镇长刘政辉、邓平寿的女儿邓巧娟,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邓平寿同志生前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我感动于他的拼劲。”刘文娅回忆起她当时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过去虎城百姓一双草鞋,泥巴裹腿。邓平寿当书记后,也穿上草鞋,发誓农民不脱他不脱。邓平寿拼了命的要修路,但村民不理解,有的甚至连照面都不打。为了带动百姓修路,邓平寿在修路工地上挖路基、抬石头样样抢着干。晚上别人都累得躺下了,他还要回办公室处理事务。由于睡眠少,劳动强度大,他早上起来时常呕吐。但邓平寿的拼劲很快就带动了全镇的干部群众,短短几年时间,虎城镇在全县率先建成了县道连村道、村道连组道的交通网。
和邓平寿相识了30多年的罗吉辉说,在我们虎城的老百姓心中,邓书记就是一个好大哥、好亲戚、老朋友。一到赶场天,老百姓就三三两两往他办公室钻,问个事,喝口茶,了解各种致富信息。时间长了,邓平寿办公室的沙发都被磨破了。
“在邓书记眼里,百姓无小事。他把村民当亲人,哪家的老人生病了,哪家的蚕子不吃桑叶,哪家的柚树没杀虫,他都清清楚楚。”罗吉辉满含热泪地说。
邓巧娟回忆说,2002年的冬天,邓平寿的肺上长了肿瘤,被拿掉了一根肋骨,切除了一叶肺。手术后第六天,邓平寿就坚决要求拆线,当天就赶回了虎城。住在办公室楼上的寝室里一边输液一边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爸爸,您把一生都献给了虎城,百姓永远把你留在心间。”当邓巧娟流着热泪说出这句话时,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28日,在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前,全市教育系统庆祝“七一”表彰大会在市委小礼堂举行。市教委对黄尚廉等63名工作在教育系统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予以表彰。表彰会后,来自我市教育系统的1000多名师生听了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记者 高海言)
“要用邓平寿的精神报告邓平寿的事迹”---汪洋会见报告团成员
28日下午,在听完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在市委小礼堂会见了报告团成员,并鼓励他们要用邓平寿的精神报告邓平寿的事迹,把邓平寿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得更生动、更感人。
汪洋首先对报告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是一场生动的报告,让所有听了报告的人都深受教育。邓平寿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基层工作,心系群众,造福人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爱戴。汪洋说,报告会之所以感人,是因为邓平寿的事迹本身就很感人。一定要把邓平寿生前的事迹完整地表现出来,宣传好。
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汪洋希望报告团成员一定要学习邓平寿的精神,用邓平寿的精神报告邓平寿的事迹。
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由中宣部、中组部、中农办和重庆市委共同组织。此前,报告团已分别在潼南县、重庆教育学院、武警消防总队举行了数场报告会。7月上旬,报告团将赴北京举行报告会,随后还将分赴其他省市进行巡回报告。
市领导张轩、何事忠和中宣部组织局、宣传教育局负责人会见时在座。 (记者 高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