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新闻发布会在文化部举行。
为迎接党的十七大,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艺术职业教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将于7月13日至29日在京联合举办“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活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职业教育首次全面的展示。今天上午,主办方在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文化部教科司司长韩永进、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可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传人孙毓敏、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张居淮、文化部教科司教育处处长牛耕夫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文化部教科司副司长王丰主持。
我国的艺术职业院校大多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戏曲、舞蹈、音乐专业为主,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艺术人才。戏曲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孙毓敏、朱世慧、程彩萍,舞蹈表演艺术家白淑湘、贾作光、陈爱莲,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男高音歌唱家聂建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等都是由艺术职业院校脱颖而出,走向艺术的高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职业院校勤勉拓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文化事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结构,拓展办学渠道,形成了涵盖中等艺术职业教育、高等艺术院校附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等多层次以及国办、合办、民办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职业教育格局,初步摸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影视演员徐帆、陶慧敏、何骞飞、侯勇、周迅,著名歌唱演员张也、吴碧霞、吴琼、解小东、李琼、金波、张燕,演奏家吕思清、郎朗、李云迪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活跃在当今文艺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职业教育不仅为我国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专业人才,而且以其独特的优势直接参与艺术生产实践,为文艺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创作的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参与创排的音乐剧《五姑娘》获得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参与创作的舞蹈诗《家住长江边》在“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展演”中获得一等奖。
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决定联合举办此次“艺术职业教育展演活动”,共同为艺术职业教育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以此总结艺术职业教育走过的道路,展现艺术职业院校的风采,表达广大师生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悦心情,赢得全社会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关注。
本次展演活动汇集了来自全国33所艺术职业院校的优秀剧目,分舞蹈、音乐、戏曲、戏剧四大类。展演活动包括戏曲专场、民族音乐专场、舞蹈专场(含民间、古典)、交响乐芭蕾专场、音乐剧专场共5台节目,每个节目各演两场。此次展演着重突出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具有代表性、地域性、学术性、示范性。为了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的精神,本次展演活动以7月13日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京昆戏曲专场作为开幕式演出。
戏曲专场侧重展示京剧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人才培养成果,创新性地把课堂搬上了舞台,使观众既看到前台具有专业水准的演出,同时又了解后台的整个戏曲人才培养过程;民族音乐专场精选了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教育中涌现出的新人新秀和精品力作,代表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专场演出覆盖面广,地域色彩浓厚;舞蹈专场中的节目,由有着中国舞蹈“奥斯卡”之称的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的获奖节目中精选而来,分为“群星璀璨”、“华彩风情”、“舞动时代”三个部分;交响乐芭蕾专场以古典芭蕾舞、现代芭蕾舞、中国芭蕾精品、交响乐、室内乐、小提琴独奏、大提琴、钢琴与乐队构成展演形式。演员多为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突出成绩的青少年艺术人才。
本次展演活动还特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投资创作的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参加演出。《同一个月亮》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师生独立创作演出,是艺术职业院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尝试。
桃李芬芳,群星璀璨,艺术盛宴,时代华章将成为本次活动最引人注目的具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