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入手,着力构建食品准入、社会维权监督、食品质量监测和预警防范四大体系,营造放心、安全的市场消费环境。截至目前,全区工商机关查处食品违法案件621件,总案值128万余元,捣毁制假窝点213个,取缔无照经营780户。1月至6月份该自治区查处的食品市场各类案件首次出现下降趋势,案件数量、案值、罚没款同比下降8.6%、10.4%、6.5%。
食品准入:从源头把关
食品准入是食品入市的第一道关口。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工商部门按照“严防、严管、严查”的要求,加强对食品入市、销售、退出行为的全程监管,以商场、超市为重点,指导监督流通环节的食品经营者建立并落实索票索证、进货台账、质量承诺等食品准入制度,严把食品进货和销售关,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既提高了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又起到了保护和提升市场信誉和效益的作用。目前,全区城市95%、农村75%的食品经营户都建立了食品安全自律制度,有20多家大型超市还自行配备了食品质量检测设备。
社会维权监督:推行“村所挂钩”市场监管模式
推行“村所挂钩”市场监管模式,在农民家门口建立 “12315涉农维权站”。同时在全区农村建立起一支由820人组成的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编外队伍。今年以来,“村所挂钩”维权站提供问题食品案件线索66件,工商部门立案查处3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8万元。
自治区工商局还积极创建农村 “食品安全放心店”,开辟农村食品消费主渠道。目前,全区首批100家农村食品安全放心店的挂牌工作已经完成。
质量监测:阻断“问题食品”通道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自治区工商局严把食品质量关,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检测箱的作用,建立了定期监测和不定期抽检制度,不间断地对全区各大商场、超市,特别是农贸市场、农村市场和小食品店经销的食品进行巡回“扫描”,从源头上阻断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今年先后抽查食品经营单位440家,检测各类食品2580个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361个批次,依法对92家经销不合格食品的经营者进行处罚。
预警防范:变被动为主动
为及时、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隐患,自治区工商局完善建立了快速反应应急机制,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各市局也成立了相应的应急机构,形成上下贯通的食品安全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同时,通过市场巡查、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在依法查处的同时,根据食品质量动态,及时向社会发布消费警示63余条,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
在工商部门的精心培育下,一个充满和谐、群众放心、政府满意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正在我区悄然形成。(记者张晓芳 实习生陶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