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农合工作现场会在合浦召开。今年上半年,自治区新农合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面推进新农合工作初见成效。全区新农合已覆盖88个县(市、区),占全区县(市、区)总数的80.73%,达到了国务院提出的要求;农民参合率达到77.16%,超过了自治区提出的参合率达75%的要求。此外,新农合的基金使用率、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比和农民受益面等指标都超过(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农合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做了讲话,自治区副主席刘新文出席会议。
沈北海指出,自治区新农合制度建设从2003年开展试点以来,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把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制度作为执政为民的自觉行动;得益于各级政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的工作态度;得益于各地保证财政投入,积极提高经管办能力,形成有效的新农合管理网络;得益于各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宣传发动的结果。他强调,今年是自治区推行新农合制度的第五个年头,新农合已经在农村、农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能否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沈北海强调,在成绩面前,自治区新农合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基金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经办机构内部建设欠规范,个别定点医疗机构出现违规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均对自治区新农合制度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一是领导还不够重视,二是一些地方管理水平低,三是监督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四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差和服务能力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新农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改善和提高。
沈北海要求,建立新农合制度,是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是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件大事。今年是自治区新农合工作的转折点,是全面推进新农合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打基础的一年。要做好自治区新农合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新农合建设工作。二,各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必须按要求足额到位。三,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先进县的经验,用好新农合基金,建立完善体制。四,卫生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查和督查工作。特别是在今年下半年的工作中,工作重点要逐步从建立制度转向提高水平、提高质量、完善制度上来,重点要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工作的“四个机制”,即:完善的管理机制、稳定的筹资机制、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自治区新农合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根据国家要求,自治区2008年的工作目标是新农合制度建设将在全区范围内铺开,覆盖全区所有的109个县(市、区),涉及到的农业人口达4032.2万,参合率达到80%以上,基金使用率达到80%以上,受益率达到50%以上,住院平均补偿比达35%以上。为保证上述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刘新文要求,从今年10月1日起,新增的21个新农合县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12月31日前要完成收取农民缴费工作,2008年1月1日起开展给参合农民报账。
为此,刘新文在会上要求,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关键是做好资金的筹集。目前,中央只对西部地区农业人口超过50%的县(市、区)给予资金补助,为此,自治区明年新开展新农合的21个县基金筹集的具体办法是,农业人口数超过总人口50%的7个县,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50元,其中农民缴费10元不变,中央财政补助参合农民20元,自治区财政补助11元,市县两级财政补助9元。农业人口数不到总人口数50%的14个县(区),中央财政补助参合农民的20元,全部由自治区、市、县(区)级财政分担解决。(记者 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