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铁路科技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召开。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强调,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我国铁路现代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苑郑民、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传宏等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彭开宙,胡亚东,陆东福,卢春房,王志国;部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安立敏;部党组成员、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国一民;铁道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铁道部原副部长、铁道部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蔡庆华;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原主席黄四川出席会议。
张国宝指出,近年来,铁道部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规划,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铁路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为了加快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制造步伐,铁道部集中铁路市场的资源,引进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技术,大大地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面转让和国内生产,成为继三峡成功引进世界先进发电设备技术之后,又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大幅度提升我国技术装备设计制造水平的成功范例。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铁路在加快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立足于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而且立足于促进技术装备制造的现代化,大力扶持国内重点企业,使一大批国内骨干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全面完成了工业化改造和技术升级,同时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为振兴民族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国宝希望铁路部门继续把科技创新作为铁路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力争尽快突破一大批重大技术,为铁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发改委将一如既往地对铁路工作和铁路科技创新工作给予支持。
曹健林代表科学技术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起着全局性的支撑作用,自主创新,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保障作用。我国铁路依靠自主创新,成功建成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青藏铁路,在大秦线开行了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实施了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确保了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持续支持。在新的形势下,铁路运输能力和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我们必须尽快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技部一贯重视铁路的科技创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将高速轨道交通技术列为中心主题。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强与铁道部在科技工作中的合作,共同推动我国铁路自主创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刘志军在会上作了《加快推进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运力保障》的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领导下,铁道部党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铁路自主创新之路,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技术和运营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既有线提速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铁路客站设计施工技术实现重大创新,通信信号和信息化技术迈上新台阶,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刘志军说,技术创新大大推动了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力的发展,和谐铁路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步伐最快、发展变化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铁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时期。
刘志军阐述了我国铁路技术创新的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以提高铁路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掌握先进装备核心技术为重点,着力构建以铁道部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面向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主战场,产学研相结合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和保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铁路自主创新之路。他从技术创新必须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必须坚持三种创新方式的有机结合、必须充分发挥铁路管理体制优势、必须做强做大民族工业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基本经验的深刻内涵。刘志军在深入分析铁路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铁路技术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铁路技术创新的目标。“十一五”铁路技术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以建设创新型铁路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紧密围绕和谐铁路建设,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加快完善铁路创新体系,发展壮大铁路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升铁路科技创新水平,为加快实现我国铁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一五”铁路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加快建立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成套技术体系;加快建立我国铁路动车组和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的技术体系;完善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技术成套技术体系;完善我国高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系统掌握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尽快建成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快构建铁路安全技术体系;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加强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加快培养具有世界水平的专家和创新团队。到2010年,我国铁路科技综合实力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刘志军要求,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着力抓好八项重点任务:系统掌握客运专线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推动机车车辆装备技术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完善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体系;加快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设备安全检查维修技术现代化;广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切实加强铁路基础理论研究;加快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刘志军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投入,营造创新文化,充分调动全路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铁路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发展。
陆东福在铁路科技工作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四年来铁路科技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铁路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部署。一是统一思想,把不断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科技工作的首位。二是围绕和谐铁路建设目标,落实铁路技术创新的工作任务。要明确铁路科技发展的目标,建立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成套技术体系,建立我国铁路动车组和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的技术体系,系统完善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成套技术体系,系统掌握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建立我国高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建成功能完善的铁路信息系统,加快构建铁路安全技术体系,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整合铁路行业科技资源。同时,要抓好主要技术领域科技攻关工作。三是集中力量组织好时速300至350公里动车组、无砟轨道、CTCS-3级列控系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运营调度系统、旅客服务系统、大型客站、特大桥梁特长隧道、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综合检测列车10项重大专项的实施。
陆东福提出,要精心组织,落实措施,抓好铁路科技重点工作。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路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部党组《决定》和刘志军部长讲话精神,明确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的建设,扎实推进《铁路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
第二,完善体系,创新机制。一是要继续推进铁路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铁路创新体系。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物质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客运专线、技术装备现代化等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科技计划的实施,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四是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制定好铁道部促进铁路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
第三,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要以铁路建设、运输生产的需求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组织好10个重大专项的技术攻关。要提高对系统集成重要性的再认识,强化既有技术装备与新技术、新装备的系统集成优化。要在具备了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再创新的基础上,以全面深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抓好再创新工作。要将成熟的科研成果提升为技术标准,组成专门力量,抓好已有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和转化工作。
第四,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要切实提高科研管理水平,针对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科研管理工作;加快修订《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管理办法》,制定《铁道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二是要进一步明确科研计划管理程序,建立科研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要明确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要求,强化科研过程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第五,加强基础,服务未来。要充分发挥行业主导作用,以国家级研究实验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行业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要结合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速、重载、信息化等重点学科领域,着力培养高层次技术专家,为出院士、出大师创造条件。要在全路加大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与普及力度,落实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彭开宙、胡亚东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会议。会上,卢春房宣读了《关于表彰铁路重大科技成果的决定》,国一民宣读了《关于为铁路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火车头奖杯和奖章的决定》。大会对获奖集体和个人代表进行了表彰和颁奖。
胡亚东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出要求:认真传达学习,把握精神实质,把全路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部党组决策上来;明确重点任务,细化目标措施,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整体合力,形成推进铁路自主创新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部总工程师何华武,副总工程师耿志修、张曙光、郑健和青藏铁路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济南铁路局、太原铁路局、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24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
部总调度长安路生、总经济师黄民,部政治部副主任佟立军、高晓兵、蔡克芳,部纪委副书记曾祥瑞、邱发义参加会议。
各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室主任;各专业运输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铁道科学研究院、经济规划研究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部分科技部门负责人;铁道部机关各部门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中国铁通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清华大学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科技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第八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