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0 省(市)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17家单位共同发起,农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养护生物资源,共建和谐长江”的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上海市市长韩正、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舒惠国和国家有关部委、沿江10省(市)政府分管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有关院士,有关国际组织代表,以及沿长江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共200多人出席了论坛。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致辞中指出,保护好长江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保持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次论坛旨在构筑一个交流、研究、协调与合作的平台,研究长江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推动有关各方和全社会积极采取措施和行动,统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护长江生态和生物资源,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参与,需要国际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对于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同时,长江又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水生植物上百种。长江还拥有许多珍稀、特有鱼类和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数量在我国淡水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中占三分之二。
参加论坛的代表认为,长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关系到长江生物多样性、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国内与国际及社会各界联合起来,齐心协力,从流域整体利益出发,为养护长江生物资源,建设和谐长江共同努力。
代表们就保护好长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达成以下共识:
一是要共同倡导和落实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科学发展理念。实现长江流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坚持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进一步加强污染控制和治理,强化对水利水电工程开发、航道整治以及港口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督管理,努力使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相协调。同时,开展生物资源养护工作中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大局,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生物资源养护能力。
二是要共同建立养护长江生物资源的部门与地区间的合作机制。保护长江生物资源必须建立有效的部门与地区间的合作机制,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和推动工作。通过加强水域环境监测,建立预警机制,服务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加强科研调查等基础性工作,服务和参与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论证工作;通过合理确定水域生态功能区,服务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工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着力建立起与沿江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沟通、密切配合的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机制,为推进长江生物养护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保障。
三是要共同构建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的长江生态保护与生物养护良好格局。中央和各级财政应不断加大投入,支持长江资源保护。同时,要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政府投入、企业资助、个人捐助、国际援助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为长江生物资源养护提供资金保障。要建立健全生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源与生态补偿制度,形成永续开发、合理利用的生态保障机制。创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长江生态保护、生物养护的社会氛围,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养护生物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守法、全民参与、国际支持的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良好格局。
另外,论坛的17家发起单位共同发表了《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论坛上海宣言》。有关院士联合签名向社会发布了倡议书,倡议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参与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为建设和谐长江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