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趋势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记者:最近在北京图书博览会期间,举办了第四届国际出版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阅读新趋势与出版业的发展”。为什么阅读新趋势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柳斌杰: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汇,是文明进步的阶梯。一个国家的全民阅读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阅读是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建设和谐文化,需要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文化素质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教育、一是读书。文明传承和演进的历史证明,全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创造能力和发展的潜力。倡导阅读不仅关乎传承文明,而且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而推动当代新文明的创造。
全民阅读和出版繁荣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全民阅读所带来的书香氛围,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相对于政治的强制力、法律的约束力、经济的驱动力,文化的引导力对民族的发展更有根本、长远、深层次的意义。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增强人文修养,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继承我们民族优良的读书传统,形成浓厚的全民阅读风气。因此,不仅出版业要关注阅读新趋势,也需要社会各界予以重视。
记者:阅读新趋势,这是一种新的看法,它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柳斌杰:阅读是人类世界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从文字的出现、纸张的发明、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到今天世界范围内各种介质并用的出版业高速发展,都可以看到阅读使人类文明精神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但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群,阅读的习惯、方式、内容等也有所不同。现在,技术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现代人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普遍认为,阅读出现了新的趋势。
记者:现在所说的阅读新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
柳斌杰:随着科技的进步,光电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文化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内容的表达形态、传播的形式、销售的业态、阅读的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是其三大特点。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生产的总量猛增,国际信息传播量增大,海量知识使人们阅读内容多元化。网络出版、电子出版应运而生,博客等出版新形式层出不穷,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需要在职阅读、在线阅读。这就催生了新的阅读方式,也对人们阅读的个性化、多样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英国有一项调查表明,25岁以下人群中超过30%阅读电子书,2005年日本的一个调查显示,日本年轻读者手机阅读的趋势愈演愈烈。日本手机小说《深爱》一本书销量达到了250万册。它的另一部手机小说《还想活下去》2005年列日本十大畅销书的前三位。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对于出版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值得认真地研究和思考。
记者:阅读新趋势与当代出版业的发展,是一种什么关系?
柳斌杰:阅读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民阅读与出版产业之间,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也是一种产业链的关系,阅读是出版物的消费环节和消费方式,国民阅读率的高低,阅读人群的大小,决定了出版产业的市场规模。事实上,出版企业研究阅读趋势,提高国民阅读力,促进全社会阅读风气形成的过程,也是出版业市场调查、产品策划、抓住机遇、谋求发展的过程。因为贴近读者才能不断的培育、拓展市场,赢得发展的动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把出版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记者: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阅读新趋势,对中国的出版业带来了什么影响?
柳斌杰:影响是多方面和深刻的。现在,数字化阅读正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1999年到2005年中国传统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部分读者转向了数字阅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阅读为主的数字化阅读持续走高。最近调查表明,网络和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6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12.3%,已经有超过1/4的网民用手机上网。目前,手机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4430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2.6倍;国民上网率6年来增长了6.5倍,平均每年增长39.9%,市场上流动电子书已经达到30多万种,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相当多有阅读能力的人已经具备了新媒体的阅读终端。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打破了以往报纸、图书、广播、电视、杂志五大媒体市场的垄断地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正在形成。
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以来,数字出版的观念愈加清晰,数字出版的形式、形态愈加丰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数字出版产业体系日臻完善,数字出版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00亿元,增长超过了10倍。无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数字出版将很快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广阔市场和新的阵地。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纸质阅读率虽然在下降,但是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深层次的研读、品味、深度学术思想研究,纸质的媒体仍然是简便易带、老少适合的一种载体,最能够表现、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思想的一种工具,代表着一种阅读的传统和理念。而数字出版的发展并不会完全代替纸质的出版物,面对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出版业正在大力实施数字出版战略,探索以数字化信息和数据库占领未来的内容市场,谋求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
记者:谈到阅读新趋势 ,现在也出现了一种“浅阅读”现象,对此,您怎么看?
柳斌杰: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休闲、娱乐的功能,而阅读载体和媒介的多元化也给人们带来新的阅读体验。多媒体文本集合声音、图像、文字等传播符号,在同一时刻全方位对人们的视觉、听觉进行冲击,形象生动而富有美感,呈现给读者更加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屏幕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兴起,海量信息的搜索与快餐文化互为因果,使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的特征。即时、在线浏览替代了传统的经典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就是典型的“浅”阅读。“浅”阅读不仅存在网络阅读之中,传统的阅读也有同样的趋势。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泛泛而读情况普遍存在,导致人们的深度阅读时间不足,文化素养不够,精神浮燥,思维能力下降。
服务大众是出版业的使命,作为国民阅读的内容提供者,出版业对于当前 “浅阅读”现象理应负起责任,把出版物的内容做深、做宽、做精,下功夫提升出版物内在的文化品位,从而在更好地积累文化,传承文明,塑造民族精神的同时,引导人们理性对待阅读。
记者:阅读新趋势的到来,必然引起出版业的深刻变革,请您谈谈这方面的考虑以及应对措施。
柳斌杰: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多读书,读好书,对有着悠久诗书传统的当代中国来说,更是十分重要而迫切。中国政府已经将促进阅读纳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新媒体、新技术,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利用,灵活应对。尤其是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阅读新趋势,我们更应集各方之力,推动全民阅读,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这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优化出版物产品结构,满足国民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出版产业升级,调整和优化出版物的结构,从构建出版产业和谐、合理、科学的布局入手,实现文化精品、知识体系、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大众文化、时尚文化、网络文化等方面的出版物结构合理、比例适当,逐步做到多品种、分层次、个性化的出版,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积极推动重点出版工程,打造更多的精品力作。要抓好“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首先要组织各种力量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做好国家重大图书、音像出版工程、“三个一百”出版的创新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和大型系列爱国主义游戏《中华英雄谱》等重大出版工程的实施,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提高民族原创能力,将所有重点工程真正建设成新闻出版业的品牌工程、名牌工程,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深阅读”的内容。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从基层推进全民阅读。要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第一,在广大农村着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到2010年将在全国建成20万家“农家书屋”,基本解决农民看书难、买书难的“老大难”问题。第二,加快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第三,解决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生产、供应问题,让他们免费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大力推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的转型,满足多层次、多方向、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未来几年,新闻出版总署将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实施数字出版战略,出台有效产业的政策,推动传统出版产业升级,全面整合出版资源,打破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新型网络出版产业和传统出版产业中的界限,促进不同出版形态之间优秀品牌出版物相互融合,消除传统出版产业和新型网络出版产业在相互融合的体制性障碍,实现各种数字出版产业与传统出版产业间的平滑对接,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
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改善国民阅读的环境。新闻出版总署将今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深入开展相关活动,完善出版物监测质量指标体系,整体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行政管理的力度,坚决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出版现象,维护出版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二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以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和网络专项治理行动为突破口,坚决封堵、查缴非法出版物,严厉打击非法出版、贩运、销售活动,清除各类淫秽色情文化垃圾,尤其是网上垃圾,进一步净化出版物市场环境;三是依法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做好版权保护工作。坚持“反盗版天天行动”,严厉打击侵权盗版活动,对如何实现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经济、法律、市场、技术、行政手段并用,大力优化日益广泛的数字阅读环境。
全民阅读是世界许多国家兴国之策,它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组织全民阅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让我们紧紧把握阅读趋势的新变化,积极推动全民阅读与出版业的互动,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