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与2006年相比,国家民委所属民族院校取得立项数量和资助总额双突破。
2007年国家民委所属民族院校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立项总数为26项,是7所地方民族院校的(5项)的5倍多;比2006年(19项)增加7项,增长率为36.8%。获得资助总额(553万元),比2006年(377万元)增加176万元,增长率为46.7%。中南民族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立项数在湖北省高校(湖北省本科高校35所)和辽宁高校(辽宁省本科高校40所)中均排名第九,超过了长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大学、辽宁大学等一些理工类和综合性大学。
今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学科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学部和化学部。从学校内部情况分析,国家民委所属民族院校自然科学科研优势相对集中在个别院系,如中南民族大学集中在化学和生命科学方面,分别获得5项和3项,占该校获得总数的72.7%。大连民族学院集中在生命科学院,该院近三年获得自然基金的立项数分别是3项(2005年全校共5项,占60%)、3项(2006年全校共4项占75%)、6项(2007年全校共8项,占75%)。这一方面显示了国家民委所属院校的优势学科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另一方面也与国家科技重点支持的领域有关,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和化学部的支持比例占7个学部的37.61%。
在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基础研究和新兴应用研究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在数理学部、工程与材料学部和地球学部,国家民委所属院校共取得了6项立项,分别是中央民大2项(数理学部),中南民大2项(数理学部、地球学部各1项),大连民族学院2项(数理学部、工程与材料学部各1项)。数理学部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材料学部项目主要集中在新兴的应用研究领域,科研基础雄厚的综合性大学竞争优势极为明显,国家民委所属院校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取得项目,实属难能可贵。
近几年,随着国家民委所属院校办学规模的快速发展,办学质量也大幅提高。各院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抓内涵发展,尤其是确立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扶持了一批重点学科。中南民族大学的化学、材料等学科,大连民族学院的生命科学、化学等学科,西南民族大学的动物科学学科、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医药学科、西北民大的信息与计算技术学科、北方民大的材料学科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科建设体现在科研上,就是国家级项目的争取实力显著增强。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最主要支撑。国家民委属院校近年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办法,使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如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院,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已达到50%,中南民族大学获得地球学部项目,就是去年从中科院引进的朱正平博士申报成功的。
初步统计,2007年自然科学基金26个项目中,有18项是依托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或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申报的,占三分之二强。这说明科研平台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院校内部对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另一方面也在项目申报中,提升了竞争力。在专家评审过程中,影响申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选题、人才队伍、科研平台等几个方面。这启示我们,在促进民族院校科研平台建设方面,要继续加大力度,与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要继续推动,与省共建实验室也要进一步开拓,国家民委的重点实验室也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提升水平。
国家民委将进一步继续重视和支持民族院校的科研工作,加强对民族院校科研工作和申报各类项目的指导和服务,加强与科技部、自然基金委、社科规划办、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和联络,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努力推动国家民委所属民族院校科技工作上台阶,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