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9日   来源:新华日报

    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03年江苏省启动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经过全省科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提前四年完成了“双倍增”计划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四大喜人的特点: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2003年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都在30%以上,2006年达10370亿元,五年增长了4倍,今年1-9月全省已实现10419亿元,全年有望超过13000亿元。在全省工业产值中的占比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突破25%,今年将超过26%,5年提高了8个以上百分点,增加值率达到26%左右,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1个百分点,利税的年增速已突破40%。二是产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初步形成。全省光伏、软件、集成电路、风电装备、轨道交通、纺织机械等十多个产业的规模已居国内前列,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初步形成。光伏产业已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建立了从多晶硅原料、生产装备到太阳能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到2010年有望占全球25%的市场份额;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达到0.13微米,基本与集成电路国际主流技术保持同步;风电装备产业具备了1.5MW以上机组设计和产业化能力,且所有核心部件实现了技术突破;轨道交通装备具备了所有关键系统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并承接了一批海外工程;纺织机械产业打破了原来高端机型全部进口的局面,并实现了出口。另外,在新型平板显示、大型基础软件、关键核心芯片、战略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潜力初步显示。三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全省光伏、半导体照明等十大高技术新兴产业,几年间实现了从产品到产业的爆发式成长,2006产业规模达到2300亿元。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等十大优势产业实现了从仿制国外低端产品向自主设计高端产品的跳跃,2006年产业规模达到3700亿元。软件和计算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2006年实现增加值517亿元,南京软件名城、苏州服务外包、无锡工业设计、常州动漫设计等已成为城市发展品牌。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比例由几年前的4:6转变为现在的6:4左右。四是高新技术创新创业载体获得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基本实现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今年1-9月全省19家高新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172亿元,同比增长32.62%,其中五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319亿元、出口创汇564亿美元、利税537亿元,技工贸总收入占到全国53家高新区总量的18.57%。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从“彰显产业特色”向“构筑创新优势”的转变,成为地方统筹产业创新的主要抓手,今年1-9月53家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23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15.58%,邗江基地的中高档数控金属成型机床占到国内市场的80%,东海硅资源产业占到当地工业经济的50 %以上。科技创业载体建设由“局部布点”转入“全面建设”阶段,目前各省辖市和多数县(市)都建有科技创业园,全省达百家左右。这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有力带动了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沪宁沿线的软件、苏州无锡地区的集成电路、宁镇扬地区的半导体照明、沿江地区的高技术船舶、沿海地区的现代装备等已成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高地。

    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蓝图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将把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2007-2010年全省将组织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江苏省要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苏南地区的主导产业和全省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000亿元以上,实现在第一轮“双倍增”第二步战略目标7500亿的基础上再增两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0%以上。

    该计划以贯彻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为宗旨,坚持科学发展,提升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高技术优势产业攀升高端和推进高技术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为重点任务,着力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战略产品,着力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配置科技资源能力,着力吸引重大科技成果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着力建设重点技术基础设施和创新创业载体,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苏南地区的主导产业和全省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推动全省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新一轮“双倍增”计划的中心环节是提升科技创新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能力,着力推进四方面的转变:突出产业发展导向,由着重扶持企业的产品创新向主要强化全社会产业创新转变;突出技术跨越战略,由着重推进创新产品扩大规模向突破产业发展关键节点和实现规模产业化转变;突出政府引领功能,由着重对单个企业创新的鼓励和扶持向提高组织程度、着力培育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转变;突出统筹协调,由着重推进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

    江苏省“双十”产业开始谋篇布局

    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近年来,省科技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选择对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关联性强、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十大高技术新兴产业领域和具有较好基础和较强竞争力的十大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为实现江苏省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推动软件设计、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新型显示、通信与网络、半导体照明、生物质利用、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等十大高技术新兴产业跨越提升。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要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以新兴产业增量的扩张,带动存量结构的调整优化;另一方面是要使新兴产业与国际保持技术同步,提升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到2010年,十大新兴产业要力争达到10000亿元,其中光伏、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现代通讯五个新兴产业的规模均要达到1000-1500亿元。尤其是要促进新兴产业在苏南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力争占到苏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0%以上;高技术优势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加快推进以整机产品的研发制造为牵引,以核心部件、关键材料、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为路径,不断构筑产业的价值链,推动其不断向高端攀升,力争到2010年达到13000亿元以上的规模,核心部件或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率达80%以上。

    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努力营造良好环境

    为实现新一轮“双倍增”计划目标,江苏省将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首先是以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瓶颈为统筹,集成组织推进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围绕高技术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设立若干专项,瞄准制约产业发展关键节点上的重大装备、核心器件或关键材料,进一步强化政府目标导向,以高技术研发、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计划为手段,组织500项以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其次,江苏省将以增强高技术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建设重点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水平为标准,以部省共建或省市共建为主要模式,以高技术新兴产业为主要领域,主要依托高新园区或骨干企业,建立健全一批重点研发机构,与此同时,面向相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依托科技创业载体、特色产业基地等,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力度。2010年前,基本完成十大高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研究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工作。

    江苏省将以提升企业在产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为着眼点,着力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配置科技资源能力。把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评价考核的核心指标,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建设,在行业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以科技计划为引导,提升企业在组织重大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继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实施省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计划。组织实施《江苏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力争到2010年培育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以上、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00家左右。

    江苏省还将以提升产业集聚优势为导向,推进高新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二次创业。高新园区要把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导方向,建设软件、设计、创意、模具、新光源等一批产业园,促进和提升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到2010年,国家高新园区内高端服务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20%以上。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要成为各地统领产业创新的工作抓手,进一步彰显产业特色,加快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创新体系。

    同时,江苏省将突出科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推进科技人才创业的工作力度。组织实施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带动一批重点产业的创新水平进入国内一流或国际先进行列,2010年前引进50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充分发挥科技创业人才和企业在产业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大力建设科技创业载体,到2010年全省建有20家左右大学科技园以及100家各类科技创业园。

    在具体举措上,江苏省将强化分类指导,推进手段集成。集成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加大统筹组织力度,形成上下集成合力,建立以产业创新为主线的财政科技投入体系。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基础设施、创业创新人才等计划与专项资金,在使用和安排上将进一步体现政府目标和产业发展导向,提高重大创新项目的组织程度。

    同时,强化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制订的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抵扣、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的工作重点,统筹到推进高技术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上来。推动投融资、对外贸易、政府采购、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在产业创新上形成合力。

 
 
 相关链接
· 发展改革委介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 陈至立出席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十周年庆祝会
· 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年共增加650亿元人民币
· 吉林坚持自主创新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财富
· 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2006年总产值增幅列全国第一
·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创多项全国第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