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上海各级部门推出新举措 找差距办实事改善民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4日   来源:解放日报

    民生福祉无小事。改善民生无止境。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生动阐明了社会建设的美好愿景。

    连日来,上海各条战线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深认识“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频推新举措,找差距、办实事、深化改革,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办实事 改善民生

    近来,上海交通便民举措应接不暇———

    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坐轨道交通和公交车,内环线内409条公交线路又扩大换乘优惠幅度;明年底前,全市940条公交线路将全部实现换乘优惠。

    因市政建设,许多市民搬到城郊结合部、郊区居住,出行成本高了。市交通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近日再推新举措:明年起实行车费递远递减制,即乘车距离越长,优惠幅度越大。如市民乘坐572路公交从南汇康桥到淮海路上班,目前每天从起点坐到终点要花7元,从明年元旦起只要4元,降幅达42.9%。

    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文辉认为,民生问题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和谐之本、和谐之源。公交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部门,应该在如何使公共交通更便捷、舒适、经济和环保上做好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上周,市劳动保障局决定,创业培训补贴将不再限于上海市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在职人员也被纳入。10月31日,全市首个非农创业园区落户浦东川沙,离土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扶持对象……

    社会和谐,夯实社会保障这块“基石”必不可少。

    到2010年,上海市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对市民基本实现全覆盖,市民享有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权益人数达到98%左右;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覆盖面不低于90%。围绕这一目标,上海市相关举措正在深入酝酿。

    围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工作核心,市医保局下一步将加紧完善制度体系,让所有无医保的城镇居民均有保可参,实现全覆盖,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保待遇差别,促进社会公平。

    破难题 解决“三最”

    面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海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各司其职,着力破瓶颈、解难题,努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十七大报告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令人备受鼓舞。”市教委主任沈晓明觉得肩上担子更沉了。

    最近,市教委对上海市适龄残障儿童、青少年入学情况作专门排摸后决定,除了医学上鉴定不可能接受教育的孩子外,要让所有适龄残障儿童和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做到义务教育“一个不能少”。

    上海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也正在酝酿制订中,力争使上海的特殊教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让更多残障青少年学成后回归社会,自食其力。

    促进教育公平,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不能“被人遗忘”。市教育部门今年专款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今后将逐步把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拥有5万适龄民工子女的浦东新区,正考虑落实农民工子女享受户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同等待遇。

    医疗卫生服务可谓民生最“贴肉”的部分。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为上海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路标”。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建光表示,将聚焦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建设三大“板块”,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年内全市19个区县全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明年全面完成100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在实施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将基本实现上海市70岁以上老年白内障患者复明脱盲,无业贫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积极化解发展中可能影响和谐的社会矛盾,是民生一大诉求。“没有社会稳定,谈不上民生,更谈不上普惠共享。”市信访战线的同志研读十七大报告后,倍觉化解矛盾对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性。市信访办主任张示明表示,市信访战线将更加注重收集社情民意,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参政议政,推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规范初信初访工作流程,提高初信初访一次办结率,努力减少重信重访、越级信访;积极推进巡回接访制度,市、区信访部门定期深入街镇、居村巡回接待来访群众,现场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在基层建立并推广信访代理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合法权益。

    科学发展 成果共享

    上海许多区县、系统的领导在学习中强调,十七大报告以很大篇幅阐述民生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依靠科学发展,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党和政府永远的追求。

    近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特大型城市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在沪启动。借助这一共享服务平台,沪上三甲医院和部分社区医院的医疗档案、诊断信息、图像数据等,可望在3年内联网。今后市民在不同医院看病,不用再携带病历、CT、X光图片“兜圈子”,重复检查将大大减少。

    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科委主任李逸平透露,今年市科委布局的各类项目中,50%以上项目与民生密切相关。最近新布局的20个本年度市重大科技项目中,也有不少项目聚焦生命健康与食品安全。今后,在创新源头上,也将不断增加对民生和公益的关注度。

    人生最美夕阳红。上海是全国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的城市,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市民政部门同志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补上薄弱环节,把实事做好,让广大老年人享受晚年幸福光景。据市民政局有关方面介绍,民政部门将继续以老年人福利服务为重点,着力构建与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福利服务模式,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格局。明年,上海市养老床位数将新增1万张,达到8万张,居家养老从今年的13万人增加到17万人,托老所也将保持每年增加20个。目前全市13个区县69个街道设置了118个助餐点,有关部门表示,明年也将继续推进居家养老助餐服务。

    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的社会建设,在上海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新的征程…… 

 
 
 相关链接
· 江苏省兴化市积极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 山西省八成以上财政支出增量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 海南农垦暂不建办公楼节省2亿多元解决民生问题
·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中国走进改善民生新阶段
· 十七大代表王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
· 辽宁省政府会议研究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