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记者从江苏省兴化市水务局了解到,由于173座圩口闸和98座排涝站全部提前或按期竣工,今年汛期,兴化市居民免受了水患之苦。这是兴化市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效机制以来取得的明显成效之一。
据介绍,素有“锅底洼”之称的兴化市四面环水,每到雨季,市里经常出现“车在水中开,船在街上行”的景象。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兴化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2亿元用于城区防洪墙和东村圩堤闸站的建设,让全市156万人民免受水患之苦;同时从2007年起,财政每年投资1000万元建设城市防洪工程。为集中财力加快建设进度,兴化市还规定3年之内市政府及所属单位不再建新办公楼。
在受淹情况一直比较严重的王家塘小区,记者看到,昔日堆放垃圾的空地变成了绿草茵茵的街心公园,昔日泥泞的河岸全部砌起了石头驳岸。家住该小区多年的兴化饮食服务公司退休职工孙大明告诉记者,小区由于地势低洼,往年发水的时候,积水很深,家里进的水都超过了膝盖。今年汛期,由于砌起了石头驳岸,不仅家里没有水,马路上也是“雨住路干”。
兴化市委书记贾春林表示,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不仅要抓防洪这样的重点难点,还要求领导干部倾听群众声音,切实感受民生。大到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小到下水道不通、路灯不亮,只要一个邮件发到书记、市长电子信箱,“能办的立即办,不能办的要给说法”,5天内处理结果就会反馈到来信人手中。
目前,兴化市建立了信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单位参加的解决民生问题的联席会议制度;已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校学生保险四个保险城乡全覆盖;领导干部与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制度,定期走访,解决困难;全市345名孤儿生活和教育得到了保障;3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逐一落实了监护负责人;五保户供养标准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高;新建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安置房。兴化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完善。(记者韩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