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一些地区时常大雾弥漫,进入大雾多发的季节。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接下来的两个月还会有较大范围的大雾天气出现。据悉,为减小大雾天气给交通带来的巨大影响,交通部门与气象部门早已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应对。
大雾天气严重影响交通和运输效率。大雾造成近地面层能见度低,对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航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近期,由于北方大雾发生面积较大,京石、京沈、京开和京津塘等高速公路都相继出现暂时封闭的情况,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对交通部门的工作造成了影响。
据统计,大雾引发的交通事故,高出其他灾害性天气条件2.5倍,伤亡人数分别占全部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的29.5%和16%。据国家气象中心应用气象室工作人员吴昊介绍,每当气象中心监测到有大雾、暴雨、大雪或者其他危及交通和交通运输的极端天气发生时,中央气象台就会对下级气象台(站)发出提示,同时将预报产品发送到政府决策部门和各个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吴昊随手打开发给交通部的一个预报产品,“今天夜间至明天早晨,四川盆地、江汉、江南、江淮南部以及陕西南部等地区将出现轻雾或霾,受到雾(霾)影响的主要路段有重庆—四川达州高速公路……”交通部门将会根据这份预报以及气象部门提示的信息,制定相应措施,比如在某个时段封闭受影响路段,或者是采取限速、限行措施。
具体到地方气象台,预报产品将更加详细。现有的预报技术条件可以做到短时和小范围内的预报。“雾的演变是很快的,所以气象部门会随时跟进预报,不时地修正预报产品,更好地为交通和交通运输服务。”吴昊介绍说。
而对气象部门开展的公众服务而言,每当气象部门监测到有极端天气,比如说大雾,就立即通过网站、电话、短信、显示屏、广播电视等媒体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并通报灾害性天气的等级和影响,提醒公众注意出行安全。所以,出行者可以在出门之前收听或者收看气象信息,做到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