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侨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7年海内外华商促进环渤海经济发展大会”8日在滨海新区召开。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5位海内外华侨华人代表汇聚滨海新区,为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市委书记张高丽会见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等与会嘉宾。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全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兴国主持。
张高丽在会见时说,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部署。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域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更好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海内外华商汇聚滨海新区,共同商讨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必将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在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中更好地发挥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希望广大华商更多地了解天津,广泛宣传天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企业来津投资发展。
罗豪才在讲话中说,长期以来,广大华侨华人为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扩大与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好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天津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天津滨海新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今天,来自海内外的华商、华侨华人社团领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齐聚滨海新区,围绕环渤海经济发展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个主题献计献策,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的新领域,很有意义。希望海内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戴相龙说,环渤海地区正在从地理区域向经济区域发展,成为我国最活跃的经济圈之一。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服务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正在认真落实国家对天津及滨海新区的定位,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各项工作。目前,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开展,以“两港两路”为重点的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快速推进,100万吨乙烯、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抓紧建设。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广大华商投资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希望广大华商充分利用人才、管理、资金等优势,积极参与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参与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建设。天津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华商做好服务。
林兆枢说,环渤海区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于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中国侨联将继续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开拓创新,积极搭建海内外华商与国内开展经贸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徐祖远说,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是PECC各成员的共同愿望。当前,港口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我们将通过与PECC成员间的深入交流,大力发展包括港口在内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埃度阿多·派德萨说,太平洋经济圈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本届博览会以国际港口与现代物流为主题,突出了基础设施对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际PECC将进一步推动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为PECC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开幕式后,海内外嘉宾一起参观了展览。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国际港口·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泊溪、招商局总裁傅育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周林燕等围绕港口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了主题演讲。
出席开幕式、参加会见或出席论坛的还有: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苟利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段春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左明,市政协副主席卢金发,市政府秘书长何荣林等;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中国PECC会长梅平、中国PECC前会长杨承绪、中国仓储协会会长沈绍基等;以及来自索马里、奥地利、马来西亚、比利时、美国、英国、日本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驻华商务机构代表等。
本届博览会共设6个展区、860个展位,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有美国、德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近300家企业参展,是近几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次盛会。博览会上,本市精选了一批项目与国内外企业进行洽谈,努力寻求新的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记者 钟杰 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