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国航西南分公司、四川省机场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西南民航体制改革20周年庆典大会于11月9日在成都隆重召开。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副局长高宏峰,原民航局局长胡逸洲,四川省委常委、国资委书记王少雄,四川省副省长王宁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会上首先肯定了西南民航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他说,民航改革20年,是民航生产力极大解放和提高的20年,是新型民航行业管理体制形成和完善的20年,是我国民航市场体系孕育发展的20年,是民航开放格局逐步形成的20年,是不断创新航空安全管理、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20年。20年民航发展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民航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民航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协作配合的结果。
20年的改革实践民航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年民航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民航体制改革是适应国家改革开放需要和世界民航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是推动民航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振兴我国民航事业,跻身世界民航强国之林的必由之路。杨元元局长指出,影响民航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出现。要实现民航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发展,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一切障碍,提供体制保障。
四川省副省长王宁说,西南民航体制改革有力促进了四川省稳定、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促进了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会上,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局长郭为民、四川省机场集团总经理潘校军、国航西南分公司党委书记陈树托先后发了言。
1987年10月15日,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民航总局在西南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原民航成都管理局分立为民航西南管理局、中国西南航空公司和成都双流机场,拉开了民航管理体制重大改革的序幕。西南民航成为中国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为全国民航的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20年的改革,西南民航已基本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特性的行业体制与产业结构,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增强,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并且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年来,区内基地航空公司从1家增加到10家,全区运输生产总量约占全国民航的六分之一;旅客吞吐量从236.9万人次增加到5034.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从5.2万吨增加到70.55万吨,飞行架次从2.94万架次增加到50.74万架次,年均增长都在16%左右。西南地区投入运营的民用运输机场从11个增加到31个。预计到“十一五”末期,西南地区机场总数将达到45个,将成为全国拥有机场数量最多的地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功进入四川省百强企业行列,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家迈进1000万人次大关和世界民用机场百强行列的机场。
20年来,西南局紧紧围绕民航中心工作,在转变职能、促进发展,提高行业生产力水平上大做文章,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特别是最近几年,西南局认真落实总局“放松经济性管制”的改革新思路,围绕四川省委“富民兴川、全面小康”的新目标,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在西南地区率先引进民营资本,大力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极大地促进了民航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