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记者在青岛市延安路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一盒24片的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银杏叶片的售价为17.01元,而昨天,这盒药的售价还是28.70元。今天早上,同样便宜下来的药品还有103种。这都得益于青岛市11月21日开始实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品“零差价”制度。
记者从青岛市卫生局了解到,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青岛市于今天在市内七区13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品“零差价”制度。也就是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对常见病、多发病使用的基本药品,按药品进价销售,不再加价产生利润,让利给社区居民,利润部分由政府补贴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青岛市卫生局局长曹勇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品“零差价”是医疗体制改革突破性的一步,低廉的药价将吸引更多的患者前往社区就医,缓解大医院的排长队情况,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在社区”。而且,青岛市还将继续深化这一制度,逐步做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割断医药利益关系,解决“以药养医”的局面。
据介绍,“零差价”药品共有380余种,是由青岛市专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遴选出来的,都是常用药,“零差价”药品将由青岛市政府统一招标。据曹勇介绍,这些药将满足老百姓80%以上的用药需求。这些药品的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剂型、价格都将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墙上公示,便于前来就诊的居民监督。
为了让政府的补贴能够进入老百姓的手里,这些药品必须由社区医院的大夫开处方给前来就诊的社区居民,居民持医生的处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拿药。而医生的处方也必须遵照急性病开3天的药,慢性病开7天药的管理办法,严禁开大处方。这些处方和病人的情况,都会通过专门的网络系统,被市区两级卫生部门实时监控到。(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