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煤炭产业政策》是指导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对推进煤炭工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产业准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生产力水平、保障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煤炭产业政策》是依据《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煤炭发展实际制定的。《煤炭产业政策》包括10章,共50条,分别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安全生产、贸易与运输、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了鼓励性、限制性和禁止性政策,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11月16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挂牌运营。这个交易中心由改制后的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以股份制形式,联合省内外煤焦生产企业、消费企业,并与铁路、港口进行横向联合重组,力争建成煤、电、路、港多元参股的现代大型物流企业。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煤炭产业政策》在产业布局方面提出,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推进煤炭、煤层气等资源的协调开发和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在产业准入方面,设定新建、改扩建煤矿最低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对煤矿资源回收率提出规定性要求;在产业组织方面,提出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型煤矿整合改造,引导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在安全生产方面,提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建立和完善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制度;在贸易与运输方面,提出建立健全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完善煤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鼓励煤炭供、运、需三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限制低热值煤、高灰分煤长距离运输;在节能与环保方面,提出实施节约优先的发展战略,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建立矿区开发环境承载能力评估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在劳动保护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推广井下四班六小时工作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控制体系。
《煤炭产业政策》还提出了完善煤炭工业税费政策,形成煤炭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支持煤炭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煤炭生产完全成本化改革,加强煤矿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和煤矿职工权益保护,支持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支持煤炭企业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等保障措施。

10月份煤炭市场情况:动力煤市场交易价格继续走高
10月份,全国动力煤市场交易依然活跃,海上煤炭运价持续上升,市场动力煤的交易价格在主要煤炭生产和消费地区继续保持走高态势,在秦皇岛等重点集散地区价格高位趋稳。
一、煤炭产量放量增长,运量有所恢复,出口小幅下降
10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2151万吨,同比增长8.2%,比上月增长1865万吨。全国煤炭日均装车51314车,同比增加2441车,增幅5.0%;煤炭铁路运量完成10489.6万吨,同比增长5.4%。全国主要港口完成煤炭发运3886.8万吨,同比增长10.9%。
10月份,全国共完成煤炭出口443.2万吨,同比下降12.1%。
煤炭产运需衔接视频会在京召开 部署2008年工作

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视频会议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近几年煤炭订货改革工作,分析煤炭产运需形势,围绕建立完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安排部署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
会议认为,近几年来,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经过各有关部门、地方和企业共同努力,煤炭订货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新机制已初步形成。通过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落实了企业自主权,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煤炭供给。实践证明,煤炭订货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