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7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在京举行
刘明康致贺信 蒋定之发表主题演讲
12月7日,由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和金融时报社共同主办的“2007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为论坛发来贺信,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保监会等部委有关负责人出席论坛。
刘明康在贺信中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金融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银监会高度重视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四年来,银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方针政策,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深化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引领农村金融机构健全经营机制,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探索建立符合“三农”需求金融服务模式;同时,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创业,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刘明康表示,在有关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农村金融服务近年来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支农水平明显提升。但必须清醒认识到,由于多种原因,相对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农村金融服务还无法充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还需要各方面群策群力,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蒋定之在主题演讲中指出,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制约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严重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仍然不断扩大,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功能不完备,基础设施不配套,扶持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的农村金融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瓶颈和“短板”,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要,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蒋定之强调,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着眼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大局,立足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持续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金融支持。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拓宽政策性银行支农功能,强化商业银行支农社会责任,继续发挥农信社主力军作用,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二是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着力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创新发展模式、经营机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三是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着力建立有效性持续性前瞻性的风险为本监管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开展审慎分类监管,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四是要加强扶持政策沟通协调,着力构建激励有效协调配套的长效扶持机制,有效发挥货币、财税和金融监管政策作用。
银监会办公厅主任赖小民、银监会合作金融监管部主任臧景范分别主持了开幕式和主题论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中信银行等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的有关负责人应邀出席论坛,各地银监局、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基层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国内金融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