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至22日,由庞进武副总工及建管司、规计司、淮委组成的水利部治淮工程建设督导组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进行了检查督导。11月29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关于治淮工程建设督导情况的报告上做出批示:"治淮工程建设在今年大水的不利情况下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淮委、建管司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成效显著。望继续坚持治淮目标不动摇,再接再厉,抓好剩余工程的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沿淮4省认真落实国务院加快治淮工程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治淮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落实了管理责任,分解细化了治淮工程建设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治淮工程建设进程,确保了治淮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从督导情况看,治淮工程总体进展较好,多数在建治淮工程能够满足进度目标要求。截至11月17日,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怀洪新河、入江水道、分淮入沂、洪泽湖大堤、包浍河、入海水道、临淮岗、汾泉河等8项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洪汝河、大型病险水库、奎濉河等3项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淮干整治、防洪水库、涡河等8项工程正在全面加快实施;从进展情况看,年内完成10项工程竣工验收的目标能够实现。但同时,受前期工作滞后、资金到位较迟、征地拆迁难度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地治淮建设进度情况不平衡,淮干补充、韩中骆、分沂入沭、沂沭邳、南四湖湖内、新沭河、湖西大堤等项目尚未开工,湖东堤、白莲崖水库、沙颍河等工程建设进度滞后,为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目标尚需进一步努力。
针对当前治淮工程建设情况,近日水利部将下发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督导情况的意见,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目标不动摇。到2007年底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建设任务,这是2003年国务院确定的治淮目标,也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这个目标不动摇,淮委和各省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当前治淮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狠抓落实,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全面加快治淮建设步伐。
二要倒排工期,优化方案,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当前,距离2008年还有不到1月的时间,工程建设已到了紧张的冲刺阶段。要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尽快完善项目土地预审、移民安置规划、环评等审批前置条件,做好东调南下等工程可研、初设的审批工作,同时积极做好未开工工程的有关准备工作。淮委和4省及有关市、县各级主管部门要督促各项目法人将目标要求和建设任务进一步落实到每个项目,落实到每个堤段、每座建筑物,落实到每个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其责任人,抓紧当前的施工有利时机,倒排工期,优化施工方案,抓住关键节点,统筹安排,周密组织,强化措施,全力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要抓紧已完工程扫尾,做好竣工决算编制和竣工审计、档案整编等验收准备工作,确保完成一项,及时验收一项,发挥效益一项。
三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各级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督促项目法人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按照批准的设计内容组织实施。严格基建程序管理,重大设计变更和预备费动用要按照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把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安全作为监管重点,要积极做好征地补偿标准调整费用的拨付和已完工程量的价款结算、支付工作,逐项排查工程安全隐患,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杜绝重特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治淮建设又好又快向前推进。
四要加强沟通协调,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治淮工程建设,加大对治淮工程建设程序、工程质量安全和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管力度,加大地方资金配套力度,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油料供应、征地搬迁等问题。淮委和4省及有关市、县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现场协调力度,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也要加强沟通协调,克服困难,按照"创建和谐社会,团结治水"的原则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工程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