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盼望、最关切、最急需解决的事情入手,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加快解决城乡饮水安全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抓紧抓实。重庆市政府与有关区县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农村饮水安全、乡镇供水建设等列入各区县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该市结合抗旱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实施了饮水安全2006年第二、第三批国债项目,启动了2007年第一批国债项目。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重要集镇为重点,充分结合重点水源、雨水集蓄、烟田水利等工程建设,采取整村整乡推进的方式,累计完成投资6.51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25万处,新建、改扩建场镇供水工程127处,新增和改善城镇供水人口27万人,解决152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重庆可利用水资源量较少,特别是渝西地区多数处于缺水或严重缺水状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市的1/2,全国的1/4。该市红层分布广,面积约3.85万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47%,主要涉及23个区(县),缺水人口约320万人,其中严重缺水人口约120万人。在相关区县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全市组织国有地勘队伍投入钻机500多台,技术人员100余人,施工人员1100多人开展野外施工,在13个区县共打井17271口,成井质量较好,平均废井率仅为0.5%左右,解决了约70000人、8600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2007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达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试点项目中央投资,分别由2006年的0.96亿元和0.17亿元增加到3.2亿元和0.33亿元,增长幅度分别达233%和88%。各区县政府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开县政府贷款4000万元、巴南区政府贷款4800万元推进病险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各地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小型水利、乡镇供水工程建设,广泛发动基层群众采取“一事一议”形式出资出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以用水户协会为主要载体,抓好“一事一议”的推行,充分发挥受益农户的积极性,确保了农建投资需求。其中,潼南县利用108万元财政资金,引导受益群众完成了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的农村自来水、小型蓄水工程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