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既能够节能降耗,又能带来效益的好项目,企业投入90%,政府补贴10%———这种“9+1”的节能模式已在上海逐步推开。1月11日上海市经委透露,2007年至今经过严格评审,上海市工业企业两批共79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成为享受上海市政府节能技改项目资金扶持的重点项目,预计投用后将为上海节约50万吨标准煤。
2006年起,上海就开始组织工业企业围绕“十大节能工程”,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006年第一批19个项目通过评审,节约标煤8.7万吨。而这次的79个项目,每个都能节约标煤500吨以上,累计50万吨标煤的节能总量,相当于关闭一个40万千瓦的能效电厂。这些企业每节约一吨标煤,市政府就给予一定的补贴,补贴约占每个项目总投入的10%,预计政府总投入将达6000多万元。
79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投入大,产出更高。上海石化的催化精馏节能项目,应用福州大学研发的先进技术,总投资1500万元。该项目投用后,每年节能4608吨标煤,减排废水8万吨。纺丝废热水综合利用工程,投入仅70万元,却撬动每年450万元的“节能经济效益”,两个月就收回全部投资。上海造币厂用太阳能取代燃料锅炉供热,这一“工艺太阳能热水系统”被列入2007年第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建设。虽然每年548吨标煤的节能量并不是很大,但企业独树一帜将太阳能融入工业生产,不仅减少了由于燃油锅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还将大大降低柴油采购成本。
政府提供节能补贴,促使企业更有节能投入的积极性。同时,“节能补贴”还能约束企业将节能工程“一做到底”。
据介绍,“9+1”模式中包含合同管理办法:市政府将与享受节能技术改造补贴的企业订合同,政府先支付一半的补贴费用,之后建立长效能耗监控体系,对企业进行节能量考核,考核通过再发放另一半补贴。
最近,市节能服务中心正在建立节能信息数据库,970家大、中、小企业的6万多条节能项目信息已登记入库,为节能技术改造全面铺开提供数据支持。今后,节能量在500吨标煤以下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也将探索实施类似的制度。(见习记者 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