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在林权已清晰的4个村委会开展天保区人工商品材采伐试点工作,所采伐的1万立方米木材,公开招标竞价以每立方米300元~600元的价格出售,创下了该县商品材最高价格,部分农户采伐纯收入超万元,喜获林改后的“第一桶金”。这只是云南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惠及林农的一个缩影。
目前,云南省已有11.54万个村民小组完成了调查摸底,10.61万个村民小组落实权属,确权到户324.92万户,确权面积12943万亩,核发林权证面积5202万亩,发证宗数196万宗,基本实现了还山、还林、还权、还利于民,调动林农兴林致富积极性的改革目标。
怎样才能让山林活起来,林产业强起来,山区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把突破口放在了着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林业生产力上。去年我省在试点的基础上,拉开了全面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大幕。各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建立健全林改机构,全省各级共投入林改资金4.75亿多元,成立林改组织机构11507个,全省共有40余万名干部职工深入林区广泛宣传林改政策。在林改中,各地制定林改方案因村施策,林改方案和重大事项经2/3以上村民代表通过后实施。同时,林改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确保改革程序、方法、内容、范围和结果公开透明,赢得了广大林农的拥护。针对山林权属争议纠纷多、调处难度大等实际,各地专门设立调处机构,采取以群众为主体,政府引导、解释、说服等方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省共调处纠纷13万多件,保证了林区的稳定和谐。
林改将山林落实到农户后,激发了林农管护山林、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广大林区出现了争苗造林的喜人景象,全省已投入造林资金39413万元,新增造林面积272.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