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记者从山东海事局举办的2008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08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工作方案》(简称《方案》),交通运输部将调动系统相关力量全力保障奥帆赛顺利进行。来自41家单位的包括我国最大的海事巡视船、最先进的救助船在内的58艘船舶、两架飞机、1辆应急指挥车、两万米围油栏、80吨消油剂、100吨吸油毡、26台收油设备,将于8月5日前全部到达青岛并做好待命准备。
应急人员和设备集结青岛
据奥帆赛海上交通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山东海事局局长张宝晨介绍,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工作将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海上交通安全与反恐工作并重,赛前与赛期并重。
《方案》要求:争取赛前不发生重大海上交通安全事故和重大船舶污染事故,赛期海上交通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为零。在认真防范赛前和赛期海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的同时,全力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事故或险情能够迅速有效处置,确保海上交通畅通,确保奥帆赛不受影响。
交通运输部将在奥帆赛期间协调、调用山东海事局、北海救助局、烟台打捞局、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广东海事局、青岛港务集团等单位的23艘船舶、两架飞机集结青岛海域,加强搜救待命力量和海上交通现场维护力量。交通运输部还购置了一辆应急指挥车作为备用应急指挥中心、陆上前沿指挥部和视频传输中继站。
在溢油应急方面,交通运输部将协调、调用天津海事局、上海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中海油、海军北海舰队等36家单位的35艘专兼用清污船、80吨消油剂、100吨吸油毡、两万米围油栏、26台收油机等应急资源和500名专兼职清污人员集结青岛;邀请国际专业溢油应急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在奥帆赛前启用交通运输部、青岛市政府和有关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的青岛溢油应急项目。
多场演练为奥运“热身”
为确保搜救和溢油应急防备力量及时、有效发挥作用,交通运输部专门制定了相关力量布置方案,确保重点水域现场救援船舶即刻到达任务点,待命船舶、设备和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
据悉,交通运输部将于近期组织开展2008奥帆赛海上搜救与船舶溢油应急待命演练、船舶保安联动机制演练和奥帆赛海上交通管理演练等相关演练。
实施“五限”海上交通管制
在比赛时间,赛区附近海域将实施限制船舶流量、航速、类型、航行时间和航行区域的“五限”海上交通管制措施。
限制船舶流量,将航行船舶的间距控制在5海里以上,确保主航道邻近赛区的航道内进港船舶数量不超过1艘。限制船舶航速,进港船舶通过毗邻赛区的主航道时,严格限制航行速度,确保船舶兴波不超过600米。限制船舶类型,科学调配大型油轮、载运爆炸品和放射性物质的集装箱船舶、载运高危散装液体化学品船舶、液化气体船舶等高危船舶,实施航道分流,并尽可能安排在非比赛时间进出港。限制航行时间,在非赛时加大船舶流量,港口生产经营单位将根据交通管制要求合理安排和调整生产计划。限制航行区域,引导进港船舶靠近主航道中心线航行,控制进港船舶与赛区封闭线距离不少于1000米,防止无关船舶误入或闯入赛区。